【課程講座紀錄】編曲後製過程:Go Chic-DJ Sonia

0
532
6Icr9fARMmTjTHqTzK8z_DSC_0123
Photo:unsplash

延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開設的《流行音樂產業概論》(Introduction to Popular Music Industry)課程,本學期課程由電子音樂為題,邀集電音業界資深DJ、專業製作人擔任講師,從電音史到硬體(合成器)介紹及教學,同時引導學生製作電子音樂、學習編曲要領,並進行成果發表。

本次由財團法人台北市荻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邀請講師“Go Chic-DJ Sonia”分享編曲的後製過程。(以下為講座內容)

編曲完成後就會進入後製階段,此階段分工細且每項流程都非常專業,雖然不是每次製作都會接觸到各項流程,但希望大家都能認識在業界一般的音樂製作流程內容:

  1. 製作人(Producer):製作人需要統合整個團隊的工作,因此必須清楚製作流程的各項步驟,能夠協助彼此溝通,才能做出大家想要的作品。
  1. 詞曲作者(Song Writer):有些歌手本身就會自行作詞作曲,若不是創作型歌手,就會跟專門寫詞曲的人邀歌。
  1. 編曲者&錄音樂手(Arranger,Composer&Musician):完成詞曲之後,就會請編曲人為詞曲做編曲,或找樂手錄製一些音樂效果進去歌曲。
  1. 錄音工程師(Recording Engineer):歌曲完成後會請歌手進錄音室錄音,這時候錄音室就會有一位很重要的錄音工程師,他要知道如何擺放麥克風位置、錄出來的聲音是好品質等,有時也需要剪接與修整音樂。
  1. 混音工程師(Mixing Engineer):錄音完成後會交給混音工程師,若混音做得好,可以凸顯作品想要表達的聲音,混音師通常耳朵聽力很好,聽得出來細部問題。
  1. 母帶後製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混音完成後會進入母帶後製的階段。有人說擅長mastering的人,前面幾個階段的工作都能勝任,因為這是個很精緻的工作,母帶會呈現出作品最後的品質跟風格。

後製(Post Production)是你在完成編曲後要做的事情,使你作品更加完整。

music-1290087_960_720
Photo:pixabay

像是我們會調整每個音軌的瑕疵(音準、時間校正、消除雜訊等等),以及加上Automation、 Mixing、 Mastering。

  • Automation」,是在時間線上製造聲音的變化,讓歌曲更加有情緒,可以利用Return track把同一個效果傳送到不同的音軌,而所有參數都可以做automation,大家可以盡量嘗試。
  • Mixing」,要把覺得重要的聲音放到正確位置,聽起來似乎簡單,但這件事會取決於你的作品最後聽起來的樣貌,需要取捨每個聲音樂器,找到平衡,不要互相打架或被掩蓋,每個聲音都清楚在正確位置,才能傳遞整首歌的能量。

不同曲風的混音風格也不一樣,因此可從音量、相位(pan)、EQ著手調整,另外還有壓縮器(compressor),它是很好用的東西卻也很難理解,它可以減低音量動態,在太大聲的時能把聲音調小一點,太小聲的時可以把聲音調大,有時候可凸顯聲音的某些特質,side-chain也是利用compressor的特性去做,是舞曲常用的技巧,用來躲過相同頻率。

  • Mastering」確保整首歌頻率與動態的平衡,我們會在mixing完成後,在整個立體音軌上做調整,確保專輯裡每首歌之間的連貫性,mixing完成時普遍音量會放在-6bd左右,在mastering的過程才會把音量做到滿。

 

資料來源:荻生文化藝術基金會

文字整理:荻生文化藝術基金會、樂手巢編輯部

想要最即時的音樂資訊嗎?快來加入樂手巢LINE@生活圈

【課程講座紀錄】歌曲結構分析:Go Chic-DJ S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