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樂團:蒙特婁搖滾演唱會》—奇幻遠征軍的一場華麗冒險

0
692

1968年,兩名英國帝國學院的大學生Tim Staffell與天文學系學生Brian May想共組樂團,Brian May在學校的公告欄上張貼訊息,徵求一位「能打出類似Ginger Baker技法風格的鼓手」,結果一位名為Roger Taylor的牙醫系學生雀評中選,接著他們組了一個名為「Smile」的樂團,這樂團便是後來擁有全世界廣大樂迷、家喻戶曉的Queen(皇后樂團)的前身。

隔年,他們三位為唱片公司試錄了一段錄音,但顯然沒引起唱片公司太多注意,Tim Staffell退出另組他團,但在他走之前,將他一名好友Freddie Mercury介紹給其他兩人認識,Freddie Mercury立刻成為他們的粉絲,且在幾個月後,離開他原屬的樂團,順利成為樂團的主唱,並將樂團名稱改名為Queen,在1971年,貝斯手John Deacon加入成為第四位團員,便是至今都不再更動過,大家所熟知的四位完整的原始樂團成員陣容。

▲皇后合唱團成員(左起):鼓手Roger Taylor、吉他手Brian May、主唱Freddie Mercury、貝斯手John Deacon

倘若從任何一個時代或時間點來看,Queen一直都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組合,他們擁有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史上學歷最高的搖滾樂團、擁有最多首職業運動愛採用的暢銷單曲、第一位會設計組裝改造自己電吉他的吉他手(Brian May與他的Red Special酒紅色電吉他)等等事蹟,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們擁有一位搖滾樂團當中少見的男中高音Freddie Mercury。

▲好比Led Zeppelin的Jimmy Page和Robert Plant,Brian May與Freddie Mercury亦是搖滾樂迷心中的最佳組合。

▲Queen的〈We Are The Champions〉唱出運動家精神,是許多運動賽事上的國歌。

Queen的歌曲從不走高深玄虛路線,他們的歌曲一向簡明親民,縱使以類型學來看,他們也大多是被歸類在藝術搖滾、華麗搖滾、硬式搖滾的範疇,頂多在1980年代開始,他們發表的《Play The Game》專輯開始大量加入黑人Funk風格,作為另一段風格轉變的分水嶺,但除此之外,Queen的風格大致是非常一致的。

Queen的前三張專輯大抵已經清楚展露了他們日後第四張經典專輯的基石,他們四個人的組成,本身就是各種奇妙點子的組合,主唱Freddie Mercury擁有歌劇男中高音的花腔嗓,吉他手宛如Led Zeppelin吉他手Jimmy Page的吉他風格,搭配他們多層次戲劇化的編曲手法,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而且若與其他同時期的其他同類型風格的樂團相比,可以發現,他們早期的歌曲其實相當壓迫沈重而不太像一些70年代的前衛搖滾團,歌曲戲劇性又偏怪奇而不容於華麗搖滾的頹唐性格。換言之,他們的豐富華麗質感不是殿堂上的高不可攀,而是充滿魅力的狂野藝術氣質。

▲〈Rapsodia Bohemia〉充分表現了Queen的歌劇搖滾風格。

而這全部的總和便構成了Queen無可取代的獨特性:他們就像是一組奇幻遠征軍,配戴著王者之劍(特製電吉他)、魔音咒語(主唱),和與星座巫師交易而來的神奇秘獸(樂團logo)。

這部《皇后樂團:蒙特婁搖滾演唱會》(Queen Rock Montreal)拍攝的時間點恰好是在他們剛發表完新專輯《Play The Game》之後開始的巡迴演唱會,因此全部28首曲目中,就有該專輯五首歌的最大比例分配,加之他們前一年與David Bowie合唱的白金暢銷單曲〈Under Pressure〉以及當時他們正為電影《Flash Gordon》配樂的〈Flash〉、〈The Hero〉兩首舊版本未收錄進來的單曲外,其他的歌曲則主要是分配在他們顛峰時期最受愛戴的幾張專輯如《A Night at the Opera》、《A Day at the Races》、《News of the World》和《Jazz》等作品內,可說曲曲都是他們暢銷精華之作。

然而若說這部演唱會影片其珍貴之處除了它是用電影膠卷拍攝得以用4K數位技術修復成高畫質外,另一個非常值得樂迷注意的重點是,這場演唱會的時間點恰好是他們顛峰時期最後的尾聲,同時也是主唱Freddie Mercury嗓音最佳狀況的時期。

眾所皆知,Freddie Mercury 的嗓音除了以可以唱出四個八度音聲域而傲視群倫外,他另一個最厲害的絕招是他同時能以旱地拔蔥之聲唱出絕妙的戲劇化歌曲,這可以在片中他演唱〈Play The Game〉及其他多首歌曲可以感受到他音域上演唱手法極其華麗的一面。也因為如此,Queen在歌曲譜寫的方向上,亦大都是朝能盡量突顯主唱聲線特色的優勢。

Freddie Mercury過人的音域,總讓人不免聯想到十九世紀的歌劇閹伶Farinelli,同時他的舞台形象亦受到日本演歌歌伎的影響頗多,當然Freddie Mercury也樂此不疲,他常在舞台上穿上歌伎和服或國王般的戲服,然後以各種炫技的嗓音同時展現他高八度的歌聲與他陰柔的身段,和雄性氣昂昂的大闊步。當然,Freddie Mercury的才華不只如此,他常說他受到老搖滾及美國百老匯明星Liza Minnelli的影響頗深;拿到平面設計學位的他,樂團最早期的logo設計亦是出自他的設計構想。

▲Queen的樂團LOGO充滿奇幻風格,最初由主唱Freddie Mercury設計。

然而對於熟知Queen的鐵粉應該都會注意到,在後來幾年,整個樂團的創作力銳減,相對的,Freddie Mercury的嗓音也從大約1984年開始略微有點變化,據報導,Freddie Mercury大約是在1987年4月被檢驗出罹患愛滋病。這時候他仍然在訪問中否認自己患有愛滋病。但其實大約從八零年代初期,Freddie Mercury應該就已經是有HIV陽性的帶原者,只是當時全世界才剛開始接觸認識到這一世紀絕症的爆發,且到了1984年左右,Freddie Mercury才意識到自己身體健康上的變化,同樣的,這也連帶影響了他在演唱時所需消耗的體力已經越來越大不如前,許多樂迷指出,1984年以後,Freddie Mercury的嗓音變得略微低沈而沙啞,甚至有樂迷宣稱,曾經親眼目睹他在舞台上咳出血過。

許多評論者及樂迷均公認,1985年7月13日他們參加「Live Aid」義賣活動二十分鐘演唱會的演出,是Freddie Mercury和樂團晚期最完美的演出,他的嗓音短暫恢復如以前般的清亮、清晰穩定,但此時Freddie Mercury應該已經意識到他應該已經從HIV帶原者轉為愛滋病患者。

▲Queen於「Live Aid」義賣活動的演出片段。

如悲劇般地,Freddie Mercury離世前幾年,健康急遽惡化,但因他出身東非桑給巴爾蘇丹國帕西族人的血統,卻因同性戀身份曝光一直遭受右派極保守的伊斯蘭教宗教團體的猛烈抨擊,1991年間,Freddie Mercury為了阻止愛滋病毒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被迫截肢一隻腳,然而同年11月23日,他公開宣布他罹患愛滋病後,隔天便因併發其他器官病變而辭世,得年45歲,離新一代愛滋病標靶藥物的研發成功,僅隔數月之差。

▲〈We Will Rock You〉中,Freddie Mercury近乎清唱的人聲,卻蘊含了滿滿的力量。

公視+ 皇后樂團:蒙特婁搖滾演唱會(4K超高畫質免費線上看):

https://goo.gl/KUw9Zb

延伸閱讀:皇后樂團《Queen II》頹廢華麗,我心流放的波希米亞

=本文作者簡介=

▲胡子平,樂評人。《另翼搖滾注目》總策畫及主要作者,翻譯作品有《剛左搖滾》、《烏茲塔克(胡士托)音樂節口述歷史》等書,2004年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專輯評審、2004、2017年貢寮海洋音樂祭評審,環宇電台《聽誰在唱歌》節目主持人。曾任《破週報》、《誠品好讀》等各大刊物等音樂專欄主筆,欣講堂「西洋流行音樂十堂講座」講師,2016學年實踐大學搖滾音樂研究社團指導老師。現為「關鍵評論網」音樂專欄主筆。

文字資訊提供:公視+

整理:樂手巢編輯部

※即時音樂訊息每日推播,樂手巢網站 https://ysolife.com/

※歡迎加入樂手巢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S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