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lash《London Calling》電貝斯之死,貓王封面的徒子徒孫

0
4261

愛耍帥的 Prince 表演結束後總愛以完美曲線拋出他的紫色吉他,下方早就 stand by 的工作人員宛如靈犬萊西,機敏接琴,如獲至寶,全場掌聲如雷,皆大歡喜。

但搖滾史上也有許多狂暴亢奮的樂手因一時衝動而砸毀樂器,譬如 30 多年前 The Clash 的場子,那把電貝斯其實是一把好琴,肇事者事後表示不捨,還蒐集了一點碎片放進自己口袋做紀念,但這個衝擊時刻剛好被攝影師捕捉,後來還成為與貓王首張專輯並列,甚至勝出的經典唱片封面。

0000-cover

▲1979 年 The Clash 發行第三張專輯《London Calling》,封面由 Pennie Smith 拍攝,Ray Lowry 設計,向貓王首張同名專輯《Elvis Presley》封面致敬。

英國龐克搖滾樂團 The Clash(衝擊樂團)成立於 1976 年,至 1986 年解散期間幾次替換團員,最知名的成員包括主唱 Joe Strummer、Mick Jones、Paul Simonon、Nicky “Topper” Headon.

The Clash 因曲風富實驗性,歌詞常強調貧窮、下層階級遭受的不平等與平民生活,政治意味濃厚,命中 1980 年代早期英國動盪的社會氛圍,其反抗態度對搖滾樂有深厚影響。

p02fls6h

▲英國 80 年代龐克樂團 The Clash,左起 Joe Strummer、Paul Simonon、Mick Jones、Topper Headon.

tumblr_n9opeq1p7s1qz9b3ko1_1280

▲《London Calling》封面砸毀貝斯的團員,警察叔叔,就是這個人!!貝斯手 Paul Simonon.

1979 年 The Clash 在美國進行“ Take the Fifth ”巡迴演唱會,9 月 20 日貝斯手 Paul Simonon 在紐約 Palladium 音樂廳演出時砸毀他的 Fender Precision 電貝斯,這把成仁取義的電貝斯自 2009 年起在搖滾名人堂展出。

2011 年 Paul Simonon 在接受樂器品牌 Fender 訪問時解釋,他砸毀貝斯是因為懊惱音樂廳的警衛不讓觀眾從位子站起來。此外,也提到自己不是音樂人心目中的音樂人,在進音樂圈之前從事繪畫專業,現在則交替一年音樂、一年繪畫的生活。沒錯!Paul Simonon 是個畫家,看看他的個人官網你就信了!

影片 3:06 解釋為何砸毀貝斯:

21-el-novillerol

▲The Clash 貝斯手 Paul Simonon 畫作“ El Novillero ”.(2007)

8597_640n

▲Paul Simonon 因「警衛不讓歌迷從座位站起來」,怒砸電貝斯。(阿妹表示:)

clash2

▲Paul Simonon 在《London Calling》專輯封面砸毀的 Fender Precision 電貝斯收藏於搖滾名人堂。

負責拍攝《London Calling》專輯的攝影師 Pennie Smith 起初不希望在封面使用這張照片,以攝影師角度而言,失焦的照片怎麼能使用呢?但是團員 Joe Strummer 和圖像設計師 Ray Lowry 認為此圖捕捉到搖滾時刻中的狂躁失控,正好合乎龐克精神與專輯概念。

Ray Lowry 於是參考貓王 Elvis Presley 首張同名專輯封面的構圖與配色,以黑白影像、粉紅垂直字列、橫排草綠字列設計出這張致敬貓王的經典封面,也承先啟後地開啟後輩音樂人的仿效風潮。

enhanced-buzz-1803-1381790235-0

▲貓王 1956 年發行的首張同名專輯《Elvis Presley》,照片攝於 1955 年佛羅里達州坦帕(Tampa)市的國民兵訓練中心 Fort Homer Hesterly Armory,由 Robertson & Fresh 商業攝影公司的攝影師 William V. “Red” Robertson 拍攝。

clash-stamp

▲英國郵政公司皇家郵政(Royal Mail)2010 年一月發行經典唱片封面收藏郵票組,The Clash 的《London Calling》是其中之一。

令人玩味的是,為什麼《London Calling》明顯致敬貓王的封面最後會成為歷來各大音樂雜誌鍾愛的經典封面百選,其他相似的致敬作卻無人聞問?

關鍵是搶頭香啊!

第一個致敬的是獨具慧眼、開先河,其後學學人精的就真的是複製貓,不前衛、不新鮮、不好玩、不受樂迷青睞、也不成氣候了。把這些族繁不及備載的家族封面蒐集起來並列分析,還可以發現紅綠排字列垂直圍起來的畫面,大多強調音樂人的嘴部特寫,和鼻祖貓王高唱的嘴型“O”相互較勁戲劇張力。

mi0002431823

▲Tom Waits 專輯《Rain Dogs》.(1985)

r-1055292-1258983834

▲德國樂團Mad Sin專輯《Distorted Dimensions》.(1990)

big_audio_dynamite-f-punk-front

▲前 The Clash 成員 Mick Jones 的樂團 Big Audio Dynamite 專輯《F-Punk》.(1995)

chumbawamba_tony

▲Chumbawamba單曲《Tony Blair》.(1999)

51r7qtalgwl

▲K D Lang 專輯《Reintarnation》.(2006)

album-monkeys-of-syion-superficial-lover

▲Monkeys of Syion專輯《Superficial Lover》.(2009)

《London Calling》專輯的成功與時代背景有密切關係,專輯名稱從字樣就能感受到一股動盪不安,「倫敦呼喚」出自二戰期間英國廣播公司 BBC 向其他國家(多是德軍佔領的地區)廣播的用語,歌詞主題討論社會亂象、失業、種族衝突、藥物濫用等,發行時間前後,美國於 1979 年 3 月 28 日發生「三哩島核洩漏事故」(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1982 年英國與阿根廷因爭奪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領土主權發生戰爭,之後英國又發生礦工罷工,導致工業發展停滯。

文明末日的預示與社會騷動,致使人心惶惶,瀰漫反抗氛圍。正所謂時代造英雄,一時之間,The Clash 的專輯,特別是〈London Calling〉這首歌,在 1980 年代早期幾可視為英格蘭北部的國民歌曲。

The Clash – London Calling

有意思的是,The Clash 也控訴為反對而反對的無知屁孩,收錄在同張專輯的〈Death Or Glory〉歌詞極盡嘲諷盲從跟風、刺青耍酷、愛把榮耀與死亡掛在嘴上,其實根本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年輕人。

The Clash唱道:

‘n every gimmick hungry yob digging gold from rock ‘n roll

每個游手好閒的飢餓無賴從搖滾樂挖掘金礦

Grabs the mike to tell us he’ll die before he’s sold

抓住麥克風告訴我們他在被賣掉前會先死掉

But I believe in this and it’s been tested by research

但我信了,這也經過研究證實

He, who fucks nuns, will later join the church

凡是X過修女的,之後都會加入教會

Death or glory, becomes just another story

死亡或榮耀,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行動必需與意識及意志同步發展,搖滾樂帶動樂迷發洩壓抑的情緒、聚焦關鍵事件,團隊慷慨激昂、浩浩蕩蕩。當衝擊的樂聲戛然而止,你在樂手留出的空白寫下什麼樣的紀錄,便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要做勤勞反思的樂迷,不做盲從懶惰的白紙。

 

撰文:蔡舒湉

圖片來源:vanalogueBBCtamburinaPaul SimononSHOWstudioSMM、Buzz FeedRay Lowrycps-staticamazonAM i RIGHT

Bon Iver的天書唱片,《22, A Million》符號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