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專欄》外國臉孔、台灣靈魂!臉盆當貝斯,泥灘地浪人用藍調擺脫Blue Mood

0
1575


▲泥灘地浪人The Muddy Basin Ramblers成立於2002年,是台灣少見的Jug Band。

樂團「泥灘地浪人」(The Muddy Basin Ramblers)在台灣扎根近20年,由一群熱愛台灣的外國人組成,和大部分的樂團很不一樣,沒有熟悉的電吉他、貝斯、爵士鼓,取而代之的是洗衣板、洗衣盆!他們主要的風格來自美國克難樂隊(Jug Band)文化,用自製樂器不插電演奏藍調、老派爵士、搖擺樂等曲風。

*jug band,克難樂隊,又有人稱「即興罈罐樂隊」,興起於1920年代的美國南方鄉村,使用傳統樂器以及生活中的普通物品製成的自製樂器,常見洗衣盆貝斯、洗衣板、湯匙、口簧琴、卡祖笛等,通常演奏的曲風融合藍調、爵士、散拍(Ragtime)。

泥灘地浪人成員大部分來自歐美國家,儘管成員們白天都有工作,但音樂讓他們在下班時間相聚,不知不覺就一起玩了十多年。問起原因,成員Will展開孩童般的笑顏:「好玩!我們上台,然後演奏音樂,15年前我們根本無法想像現在這個樣子──小孩子就在台下跑來跑去、跳跳舞,然後人們開始搖擺、唱歌和拍手。那是一個很神奇的感受,很好玩。」Will來台灣25年,在樂團裡吹奏長號、卡祖笛,興頭來時,會跟著節奏表演踢踏舞。他是個愛笑的老紳士,訪談過程中總能以「It’s fun!」來回答任何問題。

自製樂器走入常民生活

來台20年的Conor負責演奏口琴與「洗衣盆貝斯」(washtub bass),洗衣盆貝斯是克難樂隊文化裡常見的鄉村自製樂器,做法相當簡單,將塑膠洗衣盆中心穿洞,穿過尼龍繩,並把繩子綁在竹竿上,而洗衣盆內部則用排水管塞固定繩子另一頭。Conor還說「Jug(自製樂器的合奏)」是最適合藍調的演奏方式,自由度高、玩性很強,也是克難樂隊文化發展以來最常用的曲風,而克難樂隊有流浪之意,又恰好符合成員離鄉背井的身分。


▲洗衣盆貝斯手TC笑說,這個樂器取材方便,就算忘了帶或臨時破損,只要到附近五金行、大賣場就可以再做一個。圖為泥灘地浪人的表演樂器。

同樣演奏洗衣盆貝斯的還有林道明TC Lin。來自美國、已經歸化台灣籍的他說,當初是團長David拿著洗衣盆貝斯讓團員試,最後自己最快上手也最喜歡,現在也主要是他來演奏。TC酷酷地說,洗衣盆貝斯沒有什麼技術,只是移動手指的位置、調整拉繩力度來改變音高,音色也不輸一般的貝斯,不過團長David倒是認為這個樂器很仰賴演奏者的技巧。

不只洗衣盆,洗衣板也能當樂器,洗衣板作為打擊樂器已行之有年,在台灣住了29年的美國人Tim,用開瓶器作為媒介,敲打、滑動洗衣板來演奏。洗衣板樂器從美國購入,上頭還附了一個鈸,旁邊還可以再加裝瓶罐、牛鈴、呼叫鈴等。

泥灘地浪人不插電的特色,卻也容易在錄製專輯時碰壁,曾有錄音師認為執行起來太複雜而一口回絕。Will說:「我們變得要自己來,但我們永遠不會放棄做有趣的事情。」Tim補充道,雖然錄音很重要,不過重點還是在於現場演出,由於爵士曲風不太需要照譜精確地演奏,每一次演出都可能加入新的東西。「音樂人必須面對這問題,我應該用同一個方式演奏,就因為它聽起來好聽嗎?還是我應該挑戰、嘗試找出一些新的東西,可能也會得到一樣的效果?」


▲Tim Hogan(左)演奏洗衣板。團長David Chen陳思銘(右)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台裔,1997年來台灣,目前擔任主唱、吉他手,也演奏斑鳩琴、卡祖笛,並創作、製作大部分的樂曲。

從演出認識台灣,讓音樂照亮文化

泥灘地浪人常翻玩許多經典中文歌曲,而原創音樂則大多由David創作,旋律取材自台灣廟宇音樂、那卡西、原住民音樂等,常融合台灣文化,像是入團4年的Christina,除了演奏小提琴、曼陀鈴、短笛之外,還吹奏嗩吶。David認為他們的音樂和台灣文化很像,淵源古老,但又創新:「我們從過去形成自我,再延伸到未來。」

彷彿傳承Jug Band的走跳精神,泥灘地浪人即使參與過大大小小的音樂節,仍喜歡上街表演,離聽眾的距離更近。Tim細數過往演出經驗就像旅行──在嘉義郵局前的階梯上;在幾百位做運動的婦人旁邊;還有次附近的森巴樂團太大聲,他們只好加入對方一起演奏,對團員們來說,能直接觀察到聽眾的反應更好,「用音樂來讓人們快樂」也是他們堅持的最大原因。

對他們來說台灣像家,對原生國家甚至沒有這麼多情感,不過讓他們願意定居台灣,主要原因還是泥灘地浪人的存在。David說,「家」並不只侷限於你來自哪個國家,可能是你身處的地方、親愛的人在的地方,而他們在台灣並不特別覺得自己是「外國人」。

難道台灣沒有令人討厭的地方嗎?Tim的回答彷彿再次強調他們並非這片土地的局外人:「我覺得我們不喜歡台灣的地方,就跟所有住在台灣的人不喜歡的點一樣。你知道,我們已經住在這很久了,也看著台灣改變。我們是『新台灣人』。」

台式復古未來主義──《擒虎記》專輯設計獲金曲

《擒虎記(Hold That Tiger)》專輯靈感來自一首爵士樂經典〈老虎散拍〉(Tiger Rag),曲風是泥灘地浪人熟悉的爵士、藍調、民謠,內容涵蓋許多歷史文化,包含美國「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以及David的曾曾祖父從福建移民到台灣的故事。他說「Hold That Tiger」基本上是很可笑的事,人要如何抓住一隻兇猛的老虎?「Tiger」可以比喻生活中碰到的難關。

《擒虎記》在今年(2019)金曲獎獲得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設計上以宮廟文化為靈感再創新,如同泥灘地浪人的音樂取材自日常生活。封面視覺是騎虎仙人插畫,光碟包裝也很用心,選用籤紙般的材質,上頭印著符咒般的字樣,摺成六角平安符。整體有濃濃的台灣民俗信仰風格,字體、色彩、印刷等細節都很講究。


▲《擒虎記》專輯由洋蔥設計的黃家賢、楊豐銘操刀,榮獲2019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

對你來說,音樂是什麼?

David: 沒有音樂就沒有生活。我聽到的東西,不管是說話、車子的聲音、鳥、風,都是音樂。

Conor:玩音樂就是我每天下午起床的理由!沒有音樂,人生基本上就是空的。

Will:音樂佔我人生很大的一部分。我九歲就開始學跳舞,爵士、踢踏舞和芭蕾,一直學到高中。

Christina:音樂就是我的生活。下課之後我教小朋友音樂,我也用音樂來教英文給小朋友。我五歲開始學音樂,所以基本上音樂就是我的整個人生。我很幸運成為泥灘地浪人的一員,讓音樂變得更有趣。

Mojo:我想像不到不存在音樂的一天,它對我來說就是一直都在。音樂為我的生活上了色,也為我帶來很多情緒,我覺得感受這些情緒是很好的。

TC:我覺得音樂有救人命的能力。

【本篇為樂手巢與太報合作文章】

樂手巢雜誌Vol.5《請聽,請喝 》 9月16日正式出刊 ? https://mag.ysolife.com/
全方位音樂主題情報,請上樂手巢網站 ? https://ysoli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