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掌握音樂產業趨勢的脈動-袁永興

0
791

未命名-1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22日校園講座邀請到擁有資深廣播與樂評人「袁永興」,以自大學開始的廣播工作至長年在音樂產業中所觀察現象趨勢,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大學時期開始的廣播人生】

擁有二十多年廣播經驗的袁永興,從小的志願便是做廣播、主持音樂的節目,他認為讓夢想成功的因素是有熱情、想法,而且不怕苦,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膽識去嘗試大學時,他向警衛假裝跟經理約好時間,毛遂自薦的潛入中廣(中國廣播公司)和經理面對面,獲得在中廣的實習機會,進而開始主播節目,那年他才大學一年級。

當時正好碰上台灣開始大量引進國外音樂,袁永興因此開啟許多訪談國內外音樂人的機會,無論在主持廣播、記者會或撰寫樂評,都讓他學習很多經驗;大四時,他也開始寫書、寫歌詞,接觸不同領域,這些過程成為他大學時期音樂養分的來源;即使畢業後在馬祖當兵,他仍有在幫忙廣播節目《午夜琴聲》撰寫文字稿,替他在音樂工作上維持熱度。他每次都不斷思考怎樣可以變得更好;把每份工作都是當作學習的課程。

「沒有人可以得知未來是否成真,但如吸引力法則所說:持續追求,並把握、嘗試任何機會,就能夠到達想要的地方。

【在現代靠音樂吃飯】

多年累積的工作經歷,袁永興的涉略範圍不僅是廣播圈,爾後他曾擔任金曲獎、各大音樂賽事的評審,並在大學講課、為投資公司擔任音樂顧問。袁永興表示他的個人經驗只是過去式,如何在「現今」靠音樂吃飯,才是同學該著墨的問題,而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又欠缺哪些人才呢?

S_5954508896178

音樂產業最缺少的人才是在表演領域

硬體部分:如燈控師、音響PA、舞台架設等技術工作。

視覺部分:則有舞台、演唱會視覺、平面等設計工作。

此外動畫與多媒體運用等視覺科技,為現今音樂產業重要的一環(表演產業結構可參考必應創造官網)。

跨領域整合更是華語市場尚未開發的階段。(範例:Lady Gaga 的表演與超級盃、維多莉亞的秘密結合音樂表演的時尚秀)

※袁永興舉例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運用大量的視覺結合演唱會科技:

同時袁永興指出未來音樂產業勢必是依靠團隊合作,鼓勵大家可以拿出一張紙,寫下自己喜歡、跟會的(技能)選項,觀察它們之間的交集,藉此整理出在音樂產業中的合適方向,並去實際印證。

【音樂產值結構】

「台灣音樂產值的結構上,以音樂展演與流行音樂有聲出版業者為最大宗,佔據超過六成,再來是數位音樂經營者(如KKBOX),占了 16 %,其他則為著作權經紀公司、卡拉 OK 等。」

現今唱片公司主要收入來自表演活動(演唱會)與數位音樂,唱片銷量已佔據不到兩成,這同時是全球的市場趨勢。民國 100 年以前,台灣音樂產值都不曾到達百億;102 年後,才突破 120 億元,其中最明顯提升的便是音樂展演領域。數位音樂的版權收入則來自近年崛起的串流音樂平台,創作者可藉此獲得收入,但也延伸出串流音樂平台與唱片公司給予創作者的分潤問題。

在中國音樂市場規模的變化上,目前核心部分為佔據最多市場的是數位音樂,表演為其次,光在中國就有數十家串流音樂平台;其他關連層面,則由樂器買賣、帶動音樂教育,以出現更多的表演經濟部分;拓展層面上,中國的 KTV 行業、歌唱節目的版權音樂使用率高,購買產值便高達 846 億人民幣,去年中國音樂市場已達 3,000 億人民幣的規模。

傳統音樂服務從大眾文化消費開始往高階、小眾的細分市場發展,音樂內容出現了兩極化的趨勢,以前流行音樂是「大眾市場」,現在則是「分眾市場」。例如:聽玖壹壹跟聽草東沒有派對的樂迷或許交集很低,但雙方都有大量支持者,他們是精準鎖定某一群眾的代表性人物,而有更多的市場正在等待開發。

「我不敢預測未來的世界與音樂市場的變化,但我能確定的是音樂與科技是不會分開的。

SSSS

文字記錄/整理:政治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更多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都在 —> ysolife.com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音樂、影像背後的金曲推手-陳建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