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以音樂作為溝通語言-劉雲平

0
337

未命名-1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8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資深吉他手「劉雲平」,以多年來作為一位樂手、老師與創作者的經驗,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什麼是靠音樂吃飯?】

劉雲平一開場便請大家思考:「到底什麼是靠音樂吃飯?」音樂工作有各種面向,你必須清楚自己想要的位置,首要的思考重點是「專業能力」。

讀譜、編曲、混音、企劃、文案、教學…等,你想要哪項專業能力?確立後才知道未來該準備的方向,比方說:樂器編曲,在樂器能力、音階和弦、音色上都要考慮;牽涉到錄音方面,你該知道一些音樂工作站(DAW):Logic、Pro Tools、Cubase…至少學會其中一個來使用,這時代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其他樂手、專家,而是電腦(技能)。

再來是「學習經驗」,劉雲平從吉他社開始接觸吉他,參加社團會讓你增廣見聞、開拓視野,但社團能給的資源還是有限,學習的下一步便是找老師;找老師的重點在於適不適合自己,除了傳授專業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否作為你的「典範」,行事風格、樂風等,可以選擇是否追隨老師的腳步與方法。

如果想應證學習成果,可以嘗試「玩樂團」,玩樂團的過程同樣是一種學習,讓你認識其他樂器、增加合奏經驗;玩音樂經常要與人合作,因此溝通能力也是必須。玩樂團像談戀愛,只是是跟一群人談戀愛,彼此要空出時間交流、磨合與溝通:團費管理、練團費用、樂團經營…等團員間皆要取得共識。

或許大家認為做音樂的人很自由,但事實上這行業並沒有週休二日或一例一休;自由業必須更加忙碌,才代表你有搞頭(有收入來源)。做音樂的收入並不穩定,因此在時間與金錢的控管上更為重要。

DSC_0001

【教學經驗談】

教課也是靠音樂吃飯,工作相對穩定,是個不錯的開始,劉雲平分享了自己出版的音樂教學書籍《流行吉他彈唱教材》與授課經驗,給有意從事音樂教學的同學們實用建議:第一點,不要塞給學生太多、會吃不消,讓樂器成為紓解壓力的管道而非壓力來源,因此在劉雲平的教材當中,一開始會先讓新手練習簡易的指法跟刷法,讓新手由基礎入門。

第二點:彈奏歌曲,給學生的練習歌曲彈久後就會生膩,所以要提高程度,給一些他們會又不太會的,去累積學生的成就感、擴大學習範圍;有種稱為「比馬龍效應」的教學研究,意思指你投注在學生的期望,會影響他們的表現,因此要適時給予鼓勵與挑戰,以上是劉雲平在師大唸書與多年教學經驗的兩大重點。

音樂並非對與不對,而是在於培養美感。

音樂課為的就是培養美感、學習音樂語言,而音樂的語言也就是樂理。音樂有三要素:節奏、旋律、和聲,節奏建議多對節拍器練習,Groove 則要多唱,實際感受音樂中的 Groove;旋律跟和聲要透過樂理了解,在樂器上作出表現;必須研究曲風,以了解音樂的功能性。學吉他並不只是會按幾個和弦而已,而是要真正學會欣賞音樂。

DSC_0226

【音樂與溝通】

樂手經驗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獨立樂團,玩樂團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心,很多樂團都是從 Cover 開始,除了累積演奏樂器的能力,要慢慢地找到樂團的音色、開始寫歌創作,這也是完整的學習過程;第二是藝人歌手伴奏,最重要的是讓別人開心、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如果以樂手身份進錄音室,要明白音樂上的權力結構,像是製作人或音樂總監,要記得:他們說了算。

而擁有的教學、樂團、樂手的經驗,都會成為未來的累積,才會了解怎麼與人溝通(如玩樂團)。音樂上的溝通和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音樂」只是這項行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做人處事,畢竟音樂大多需與人合作,如何配合別人、說服他人,都是音樂工作的一環。

 

文字記錄/整理:台北醫學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更多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都在 —> ysoli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