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文化基金會(Open Culture Foundation,簡稱 OCF)持續探索「開源」在文化領域的可能。從推動開放科技、資料與公民參與,到跨界與創作者合作,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近年致力讓開源精神走入音樂與藝術現場。繼2024年與林強、Luca Bonaccorsi 共同發行公眾授權專輯《時間浸漬》後,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開放文化基金會再度延伸這條脈絡,與迷幻電子雙人組 Mong Tong 攜手推出全新作品 《明日音》,並於10月15日中午12點起在 flyingV 募資平臺正式啟動專輯與專場演出計畫。
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長期推廣開放科技與數位公民議題,並以 Creative Commons(CC BY 4.0)公眾授權為基礎,推動「開放創作」在臺灣的實踐。《明日音》延續林強與 Luca Bonaccorsi 《時間浸漬》的開放精神,嘗試將「自由再製」從軟體世界轉化為文化語言。
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李欣穎表示:「開源的精神其實是關於共享與協作,當我們將它帶進音樂與藝術時,它讓創作重新被定義⸺不只是個人的靈感,而是眾人共同參與的生成過程。」
2025年,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與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共同策劃 JAM JAM ASIA「開放音像派對」,邀請多組創作者以《時間浸漬》的素材再製創作,讓公眾授權的理念首次以聲音與影像形式被具體展演。《明日音》正是在這條文化實踐軸線下的延續與深化從資料的開放到感官的共享,開放不再只是技術語言,而是一場能被體驗、被共構的文化行動。
Mong Tong 將他們長年對民俗、幻象與聲音地理的感受推向更遼闊的疆域。從中亞旋律語彙、南亞與中東打擊樂,到泰國撥弦樂器 Phin 的滑音,皆被納入這座流動的聲音建築;北非與印尼 Dangdut 節奏暗流在電子音層之下若隱若現,使整張專輯在儀式感與未來感之間擺盪。
多首曲目取樣自前作《時間浸漬》的開源音源,經再製與重組後成為新的聲音結構,如同在既有的遺構上重建另一座迷宮。當素材被開放、被重新使用,音樂不再屬於單一作者,而成為一個可被共同想像的世界。
正如噪音演奏者黃大旺所言:「Mong Tong 並不是拿到什麼就用什麼,而是讓素材在體內消化、再生。」這種創作方式,也正呼應了公眾授權的精神⸺自由不是複製,而是理解、吸收與再創。
延伸閱讀:「搖滾觀落音」戲說臺灣民俗鬼魅聲響:屍術控、Mong Tong、A_Root 同根生、張嘉祥、NINI
本次專場由新媒體團隊 XTRUX 操刀,以遊戲引擎為基底重新定義舞台語言。聲音不再只是播放,而是透過影像即時轉化為可感知的空間語彙。觀眾在現場體驗的不只是演出,而是一個音像共振、動態生成的開放環境——音樂成為可以被進入、被再創的媒介。
延伸閱讀:消逝而真確存在,通往甦醒的島嶼之夢:落差草原WWWW《黑夢》
三組音樂人將在現場打開《明日音》的多重維度。
百合花的奕碩以台語吟誦演繹〈萬引〉,讓語言本身成為節奏與旋律的延伸,黃大旺以聲音雕塑出〈強烈建議〉的曠野景深,如一段持續生成的電影配樂;落差草原WWWW 鼓手 White Wu 繼「成功廟 LIVE」後再次登場,以強勁節奏推動雙人結構,讓 Mong Tong 的聲響進化為更厚實、更具能量的樂團型態。
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表示,《明日音》不僅是一張專輯,而是一個開放創作的入口。募資將釋出限量彩膠、T-shirt,並邀請大眾參與共同完成這場「未來民俗」的共享實驗。
【迷幻開源宇宙:Mong Tong × XTRUX 《明日音》專場】
時間:2025年11月30日(日)19:00
地點:SUB LIVE(臺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99號)
文字整理:林采霓/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開放文化基金會 Open Culture Foundation
🫧「Smells Like… Spirit」樂手巢雜誌 VOL.23 探索自己的靈魂氣味
https://lihi.cc/8eD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