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要去想傷濟,百合花《燒金蕉》用本土丟直球

0
7020

這應該是繼林強、新寶島康樂隊後,新一波的台語文藝復興運動。以百合花來說,他們演唱母語並非停留在語言表層,更盛載了土地的全部,用一種本土鏘拆解成見,吸引台灣人重新聆聽在地歷史。譬如〈燒金蕉〉,歌名乍看下是庶民點心「燒蕃薯」,其實根本不具意義;開場融合唸歌與酒拳歌,全曲吊兒啷噹地反覆唱著「燒燒」,最後用諧音連結「阿嬤惜惜」,音色則融合嗩吶、鑼鼓點、直笛等元素,撞球台上全是大家熟悉的菜色,桿子一撞,立即碰出一台嶄新的記憶拼圖。就連常人看不入眼的不入流,於此也有了新鮮的審美意義。


▲ 百合花樂團於2011年成立,由創作主腦、主唱兼吉他手林奕碩、貝斯手林威佐、鼓手筱芸組成,主張母語是一種姿態,不必受困於故鄉或時代,謝絕政治正確,繁衍百花齊放的綜合面向美感。

2019年百合花發行歌謠專輯《燒金蕉》,收錄歌曲主要由奕碩創作,製作人鄭各均(音速死馬)奇異錯置傳統符號,曲風融合南北管戲曲、古調、童謠、搖滾樂、電子音樂,並在歌詞強調精確的台語用字,匡正語言的文化脈絡。本作榮獲金音獎最佳新人(團)與最佳搖滾專輯。

百合花創作主腦林奕碩和設計師陳念瑩是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同學,陳念瑩說,美術系其實不若眾人想像有必修的設計課程,班上只有零星幾個同學自學設計軟體。古道熱腸的她,大學時是製作班上或系上海報文宣的主要角色,也因此種下了無數合作的種子。


▲ 設計師陳念瑩11月11日生,天蠍座藝術家,從小喜歡畫畫所以讀畫畫班,一路讀到了26歲,曾獲得先嗇宮花燈比賽國小中年級組佳作,曾任金品檳榔銷售員,目前為偶爾的高中美術老師、偶爾的平面設計師,以及+*。+‧ ੈ今sell生some緣garbage2003 ੈ‧+。*+的緣小編,擅長以窗景組織諧音笑話般的尷尬風景,喜歡狗狗貼紙和雪花糕。

因為俚俗,所以直覺

討論《燒金蕉》的視覺時,林奕碩只跟陳念瑩強調:「我不要很日系精緻的那種喔!」並提供他自己試做的概念圖,是一張他拍的芭蕉樹照片,結合春聯紙風的 CD 碟片設計。後來他們一起去三元台元山殿,陳念瑩發想出珠光瀑布,奕碩又做了排版示意圖,另外還有祝賀花籃的版本。

「溝通的過程其實都滿順暢,我們會互丟很多圖片,把形狀捏出來,有時候我會需要一些裝飾用有趣的台語順口溜,就會把長度、大概要的意思跟奕碩說,他都可以很快速地編給我。」陳念瑩說。


▲ 奕碩提供的第一版概念示意圖,有他拍攝的芭蕉樹照片和春聯紙般的 CD。


▲ 奕碩試排版的「珠光瀑布」封面設計。


▲ 百合花的「祝賀花籃」並非雅緻高端的歐式或日式花藝,而是坊間普遍可見的台式花籃。

《燒金蕉》封面共使用水彩紙、色鉛筆、粉彩、水彩、廣告顏料、墨汁、金箔等媒材,陳念瑩說:「封面視覺就是一個祝賀花籃,通常出現在店家、展覽開幕或者其它喜慶,我覺得這張專輯的發表對百合花來說是個里程碑,應該要送個大大的花籃來祝賀,送給每個支持百合花的聽眾。」

文字為造型,意義留給聲音

在與百合花討論過程,陳念瑩重新發現「童謠」的本質。「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童謠唱起來都琅琅上口,但思考文意後就會發現狗屁不通。它削弱語言意義,不以文字為主要目的,反而加強了聲音的特質。」依循這個概念,她選擇將封面文字全數轉化為「圖像」,將重點擺在表現形體,而不是像一般唱片封面上的文字總是扮演資訊傳遞的角色。

例如:專輯名稱「燒金蕉」三個字同時是裝飾花籃的插卡,而粉紅小卡在初版草稿只寫了「狂賀 百合花 發片」,不過因為這是張拿到政府補助的作品,依據規定必須在封面或封底加註「本作品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一百零七年補助」,或類似文意的相關發行佐證。通常大家的做法是極盡可能地縮到最小,並放到最不起眼的位置,但百合花反其道而行,「我們決定直接大大地印在封面,其實也沒有特別確認這樣做的動機,反正我們都覺得非常棒!」


▲ 陳念瑩繪製的《燒金蕉》封面手稿初版。


▲ 百合花樂團2019年專輯《燒金蕉》封面由陳念瑩設計,中央大喇喇地印上獲文化部補助的證據。

從討論到製作出實品,《燒金蕉》裝幀設計約花費近四個月時間。陳念瑩表示:這張專輯沒有創新的設計,或者應該說他們刻意不在形式、材質上追求創新,而是企圖在最傳統的塑膠殼格式下玩出一些趣味。也因此查看細節時,可以發現許多精心嵌進形式的圖案,像是封面左側有一排星星,歌詞本內頁有很多四角對稱的排版,或者 CD 盤下方是一雙鼓掌的手,呼應傳統伴唱錄影帶的「來賓請掌聲鼓勵」字樣。

「常常覺得圖像創作總是被意義和理念的需求綁架,我想做的可能就只是直覺上的小小高潮,直接、膚淺、又可愛。」

設計師推好歌:〈藝術家〉

陳念瑩:「其他的歌對安逸的我來說太悲情了,常常必須講一堆論述的時候,我的腦中就會響起『藝術家、藝術家,你敢袂喙焦?』(比如現在)」

台語註:

無需要去想傷濟:不需要去想太多

喙焦:口渴

編輯:蔡舒湉
資料提供:百合花、陳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