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百位音樂人聯合聲明!抵制使用「臉部辨識」技術的場館

0
2382

近期包括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成員 Tom Morello 與 Zack De La Rocha 在內的超過100位音樂人發起一項串連運動,呼籲抵制所有使用「臉部辨識」(Facial Recognition)技術的場館,引起廣泛關注。他們認為這項技術有濫用以及侵犯隱私的疑慮,希望透過抵制的方式,提高公眾對議題的關注與重視。

這項串連運動由數位權益倡議組織 Fight for the Future 發起,之所以延燒起來,是因為美國知名場館麥迪遜花園廣場被爆出,一直有在使用「臉部辨識」技術。根據《滾石雜誌》報導,場館用此技術來識別向他們提起訴訟的律師,以阻止律師進入場館。對此麥迪遜廣場官方也承認:「我們禁止對我們提告的公司所屬之律師,進入場館參與活動,直到官司結束為止。我們了解這項政策可能會讓一些人有點失望,但我們無法忽視訴訟中的敵對關係。」

另一起引發爭議的相關事件,發生在今年5月 Beyoncé 的威爾斯 Cardiff(卡地夫)演唱會,警方在場館外執行臉部辨識,引發大眾批評。警方表示這是為了保護兒童與弱勢群體、避免可能的犯罪,他們會列出監控名單,裡面包含通緝犯、潛在嫌犯,若掃描到名單裡的人臉,就能更快採取動作。雖然他們解釋若不在名單上,生物辨識數據(biometric data)會馬上刪除、不會保存,監視器影像畫面也會在31天後進行刪除,仍然引發了個人隱私被侵犯的質疑。儘管可以作為打擊犯罪的工具,但不少反對的聲音擔心,技術尚為成熟的機制,可能導致帶有歧視的辨別標準,進而造成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種被錯誤逮捕的機率提高,引發更多問題。關注隱私議題的組織 Big Brother Watch 也提出擔憂:「現場臉部辨識是一種專制的大規模監控工具,就像把人們都變成行走的身分證。」

科技的進步總是快過文化層面的改革,在利與弊的權衡拉扯中,現在由音樂人、樂迷、人權組織組成的聯盟,共同發起連署,抵制使用臉部辨識的場館,呼籲在科技發展之餘,個人的權利以及隱私權也需要被保護與重視,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吉他手 Tom Morello 與主唱 Zack De La Rocha,還有饒舌歌手 Boots Riley、搖滾樂團 Wheatus、龐克搖滾樂團 Anti-Flag、Downtown Boys 等百名音樂人都表示支持;美國多個小型場館,像是布魯克林的 House of Yes、洛杉磯的 Lyric Hyperion、華盛頓 D.C. 的 Black Cat 等;還有包括 Bonnaroo 和 Coachella 在內的40多個全球最大的音樂節,也被說服不會在活動或場館中使用這項技術。

這類的辨識技術正在不斷開發中,運用的範疇只會越來越廣,2018年就有報導指出,Ticketmaster 母公司 Live Nation 正與研發臉部辨識的公司 Blink Identity 合作,嘗試把電子門票與臉部辨識結合,購票者刷臉就能走入場館觀看演出,無需通過票口確認的步驟。看來要如何在科技帶來的便利,以及道德倫理之間取得平衡,是現今不得不盡快討論與完善規劃的重要議題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Fight For The Future(@fightfortheftr)分享的貼文

文字整理:Emerald /樂手巢編輯部
資料來源:NMENME2NME3BBCThe Guardian

重返青春熱血的社團時光,5月23日樂手巢雜誌 Vol.17 正式出刊:
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7/

AI 有資格得音樂獎嗎?葛萊美執行長:別指望我們會頒獎給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