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電器樂器與原音樂器的演奏差異

0
1325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在念我的第一個大學時,學校吉他社裡有個演奏民謠吉他非常厲害的學長。那是 Fingerstyle 演奏的先驅者 Michael Hedges 才發第三張專輯,連電吉他點弦都不算是普遍技巧的時代,學長奮力演奏的英姿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他會以手腕為軸大幅度擺動,高速用力的撥弦,演奏出的超快速音階如機槍連發,每每讓我聯想到當時最受歡迎的吉他專輯《Fri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中的 Al Di Meola。《Fri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收錄了三位吉他大師: Al Di Meola、John McLaughlin 及 Jaco De Lucia,於 1980 年十二月五日星期五晚間在舊金山 The Warfield 的現場演出,堪稱史上最具影響力、最重要的原音吉他現場演出專輯之一。


▲ 圖片來源:Amazon

但當那位學長拿起理應更容易發揮他的速彈功力的電吉他時,卻只能用慘不忍聽來形容:左右手不協調,無法清楚地辨認音的內容、缺乏悶音機制,讓他的電吉他演奏永遠雜音比重超過樂音、自彈自唱太多,缺乏持續律動的紀律訓練,更讓他無法在樂團編制下與他人共事。在我離開這個學校多年後,仍聽說他像是常駐在葛來分多學院裡「差點沒頭的尼克」一樣,繼續待在那個破舊的社辦,呼弄著一代代純真無知的學弟妹們。

幾年之後,在我大概半隻腳踏入業界,不上不下的時候,聽到了另外一個故事:有位剛進樂手圈、電吉他彈得非常好的朋友,因為在電吉他上的精湛技術與演奏而獲得了錄音的機會,卻在錄作為背景的木吉他時嚴重受挫。音色不對、換位雜音太多、弦聲太多、按弦不夠緊、踩拍子的聲音會被錄進去⋯⋯被嫌得一無是處之後,最後讓他崩潰的是「力道不夠」。好在在獲得足夠的歷練後,這些問題都被他一一克服,成功的在業界存活下來。

比較這兩個故事,當然可能會獲得一些像是演奏音樂該注意的事、或是工作態度等等的啟發;但對我來說,這兩位的經驗只是再次佐證了一個道理:就算所有的發聲與演奏方式都一樣,電氣樂器與原音樂器仍應被當作兩種不同的樂器來處理。

電氣樂器(Electric Instruments)表示該樂器發出「能被演奏者監聽、且能被受眾者聽見」的音色與音量時,必須藉由前後級放大,最後由發音單體產生。而原音樂器(Acoustic Instruments) 則表示該樂器的可聆聽音量是由自帶的發聲體,通常由振動發音腔體(如吉他的共鳴琴身)中受限的空氣體積,藉由較小面積的發音孔集中發出。


▲ 原音吉他/木吉他的發聲原理說明:弦被撥動後產生的振動藉由共鳴箱體放大,從相對面積較小的音孔集中送出。(圖片來源:The Sound Junky


▲ 電吉他的發聲原理說明:弦被撥動後產生的振動,由用以構成磁場的磁石及漆包線組成的拾音器將振動轉變為電流,層層放大後以喇叭單體再轉為振動空氣的音波。(圖片來源:YAMAHA

以電吉他與木吉他為例:儘管演奏的方式都是一隻手在多條弦上按出不同的弦長,並以另一隻手撥動琴弦發聲;但發聲原理的不同,會導致兩者在演奏時該注意的重點有所差異。請想像看看在同一個房間正中的桌上,擺著一隻木吉他,跟擺著一隻插好導線、接上已經打開,所有的轉鈕都轉到 11 的音箱、琴上的音量也轉到最大的電吉他;接著會發生什麼事?

木吉他紋風不動。只要沒有人動手彈它,大概得要等到發生地震時才會因為摔到地上發出聲音。另一方面,就算什麼事都沒做,只要一點點空氣中的振動或氣息,電吉他很快地就會開始產生回授,沒多久整個房間就都是回授的聲音了。


▲ 吉他回授的訊號流程:吉他發出的電氣訊號經由擴大機由箱體喇叭產生音波;若音波又被拾音器(或麥克風)重新拾取再轉為電氣訊號送至擴大機,等於是在原有的訊號上再加上更多的訊號。無限循環的結果就是產生一或數個無法確定音高、持續不斷的失控聲響。(圖片來源:Wikiwand

因為不動手演奏就沒有聲音,演奏原音樂器的重點在「如何發出適合的音色」,而這常常與演奏的力道有關;就算不動手也有可能發出亂七八糟的聲音,所以演奏電氣樂器的重點在於「如何抑制不要的聲音」。吉他社的學長有著讓木吉他發聲的技術,卻缺乏抑制與控制的能力;我的樂手朋友知道怎樣讓電吉他唱歌,但少了讓原音樂器能發出適合音色的力道。

現代對樂手的要求幾乎都已經是要樣樣精通了:吉他手要伴奏獨奏都擅長,最好連古典吉他都有一定的能力;貝斯手什麼曲風什麼技巧都要會,還最好能電貝斯、低音提琴、合成器貝斯都能任意轉換;鼓手從 Blast Beat 到 Partido Alto 都要會打,最好各式打擊樂器帶鐵琴木琴都行。在這樣的要求下,理解樂器之間發聲本質的不同,進而探究每種樂器最適合的演奏法,真算得上是每個樂手的必修課程了。


▲ 圖片來源:The Music Ambition

撰文:江力平(江大)
圖片來源:已標註於各圖

樂手巢雜誌Vol.13 獨家專訪 Slash,1月12日發行:https://ysolife.com/yso-mag-vol-13/

那塊黑黑的到底是什麼?關於 Tug Bar / Thumb Rest 的一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