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國最代表性的木吉他公司,相信大家最直覺可以說出的品牌就是Martin與Taylor了。與年輕、創新的Taylor比起來,成立於1833年的Martin給人的印象可能是更有歷史性、更傳統,Martin不只是一家吉他製造商,更是近代音樂史的見證人,舉凡開發出被現代吉他當成標準的X Bracing木吉他設計、第一把Dreadnought吉他等等,影響未來一百多年的音樂發展史。
▲來自於Martin的X Bracing設計。
Martin創建於紐約,但在1839年便搬到了賓州的拿撒勒(Nazareth),1月到訪時接近零度的氣溫,雖然地上有些降雪的痕跡,但並沒有太潮濕的感受。Martin工廠的外觀是棟宏大的紅磚建築,頗有美國傳統氛圍,由於平時就有專門的工廠製作導覽,內部更有些觀光工廠的感覺,除了接待大廳、周邊商品販賣部外,另外最重要的就是Martin博物館,展示著像是貓王(Elvis Presley)、約翰凱吉(Johnny Cash)等史冊記載的名人作品以及其成立以後許多偉大的成就作品。
▲帶領我們參觀工廠的供應商開發專員Albert Germick(左)與木材專家Michael Dickinson(右)。
引入科技,是用來支持傳統
木吉他的重點當然是木頭,不像大部分廠商用堆疊的方式存放木料,Martin吉他會用棧板與竿子將一層層的木頭分開擺放,讓木頭在加工前能夠保持乾燥,許多廠商也會搶先預約特定的木頭製造吉他,他們將油塗抹在木頭表面來預先看出成品大概的樣貌,這是在其他工廠沒看過的「預覽」方式。
▲紋路與顏色等審美標準還是需要人來決定。
由於「傳統」兩字的包袱,很多人誤以為Martin是非常手工的工廠,但我們看到這裡除了有加壓黏合背板的傳統機械外,許多現代化的機械也都慢慢被引入,像是指板切割的CNC機器、琴頸調節Truss rod的製作機器、可以讓音準更準確的琴衍穩定系統,甚至是現代電商物流大型倉庫使用的貨品搬運機器人在這裡都看得到。
雖然帶領我們參觀的資深木材專家Michael Dickinson說:「我們用機器,因為機器很酷。」但實際上這些機器引入的目的不是要取代傳統工法,而是讓傳統工法品質的不穩定性降到最低,但是只要一到細節的工程,像是琴頭琴頸角度的修整、指板與琴頭鑲嵌的挖槽與安裝,Martin依舊非常依賴製琴師們的手工、眼力和經驗。
著重歷史,是為了保護未來
這次在Martin工廠中,我們看到面積佔據超過一個籃球場大小的收藏櫃,放滿著過去各類型的產品原型,同樣帶領我們參觀的供應商開發專員Albert Germick告訴我們,這裡的許多收藏甚至是從收藏家手中買回來的,Martin在現代化的同時,也不斷挖掘並且保護自己的過去,為人類音樂史留下紀錄。
▲產品原型收藏櫃的一隅。
需要大量木頭原料的Martin也投入相當的心力處理環保議題,除了2016年加入雨林維護組織「The Rainforest Alliance」、致力於降低環境傷害的經營模式外,工廠依賴內部的地熱設施來維持溫度,而多餘的木料則會加工成木粉磚,給當地的發電廠當作燃料。
身為美國最老牌的吉他公司之一,無論在產品製作或品牌形象上,他們努力保存過去並且展望未來,傳統不是守舊的同義詞,現代科技反而讓這間百年老廠製造出品質更穩定的產品,繼續訴說音樂的故事。
▲特別開箱給我們看1860年的Martin吉他,當時由於沒有將木箱彎曲的技術,因此琴盒造型非常像棺材。
撰文、攝影:傀儡
延伸閱讀:美國吉他工廠巡禮:PRS篇、美國爵士鼓工廠巡禮:DW篇
?樂手巢雜誌Vol.7《Kids Rock 小孩搖滾》正式出刊
▋免費索取: https://mag.ysolife.com/
▸ 樂手巢網站 最全方位音樂新聞:ysolife.com/
▸ 追蹤樂手巢IG 最巢音樂同樂地:www.instagram.com/ysolife/
▸ 追蹤樂手巢FB 最新的音樂快訊:www.facebook.com/YSO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