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p 是什麼?關鍵歷史進程與使用者代表(上)

0
7681

減少絃下與琴面間的淨距離,以求更高效率、音色更一致演奏的想法,早在目前我們熟知的 Ramp 形式出現之前,便已有許多演奏者以各式各樣不同的方式試圖達成。

(一)Ramp 出現前的演奏方式

最簡單的方法是升高拾音器到適合的高度,並且只在拾音器正上面演奏,利用升高的拾音器殼面或磁柱頂端作為接觸底面,以求得較近的淨空距離。Jaco Pastorius 使用 Jazz Bass 的後段拾音器進行高速演奏,或是 Jeff Berlin 只在具有完整覆蓋的後段 Bartolini 拾音器上演奏,距離近到面蓋上浮凸的商標名稱幾乎全被磨光的彈法,都是如此概念的具體呈現。


▲ Jeff Berlin 於二十一世紀初期愛用的 Dean 簽名款貝斯後段拾音器特寫,可見到拾音器上蓋的 Bartolini 字樣幾乎被磨光。(資料來源:作者攝影)

為了取得各絃音量平衡,通常中間兩絃(四絃貝斯上的 A 與 D 絃)的磁柱位置必須提高,但這會卡住撥絃的手指甚至刮傷破皮。Billy Sheehan 在他名為「The Wife」的拼裝 Fender Precision 貝斯上,於改裝的 Schecter P 型拾音器塗上厚厚的環氧樹脂(Epoxy),再以工具打磨成符合指板弧度的形狀;或是 Bartolini 替1980年代 Tobias 貝斯特製,具有符合指板弧度曲面的拾音器設計,都可說是前述概念的延伸,基本目的與 Ramp 的設置是相同的。近年 DiMarzio 推出的 Billy Sheehan 簽名款,具有弧面上蓋與相對應線圈纏繞機制的「Relentless」拾音器,可謂是實際體現「將拾音器當作 Ramp 使用」的想法。


▲ 這支1988年製的 Tobias 五絃貝斯上,配備了具有符合指板弧度外殼的 Bartolini 拾音器。
(資料來源:Reverb


▲ 依照 Billy Sheehan 的期望,DiMarzio 於2020年推出了具有弧形上蓋與相對應線圈結構的 Relentless P 型拾音器;不久之後也推出了依據同樣構型設計的 J 型拾音器。(資料來源:DiMarzio

(二)Josquin Des Pres

於1970年代組成融合爵士樂團 Edition Spéciale,之後成為專業貝斯教材及詞曲作者的法國貝斯手 Josquin Des Pres,早於1972年開始,便在他拆掉主要護板的 Fender Precision 貝斯上加設了兩塊具有與指板相符弧度的「Finger Ramp」,分別裝設於 P 型拾音器的前後。其設置的目的與結果與後來常見的各種 Ramp 並無二致:各絃間更相近的撥絃手感、更輕鬆的撥絃力度、更精準的撥絃執行。

在1980年代搬到美國洛杉磯後,Josquin Des Pres 仍持續演出與音樂事業,非常有可能在這些演出中,讓其他樂手獲得製作 Ramp 的靈感而不自知。沒有任何樂手宣稱 Ramp 是一項發明,也沒有任何樂手試著藉此牟利,但這也造成了溯源 Ramp 的早期發展變得相當困難。


▲ 1975年與 Edition Spéciale 演出時的 Josquin Des Pres,以及他加設了 Ramp 的 Precision 貝斯。(資料來源:Josquin Des Pres Facebook

(三)Gary Willis 與 Gary Grainger

與吉他大師 Scott Henderson 共同組成超硬派融合爵士樂團 Tribal Tech 雙箭頭的美國德州貝斯手 Gary Willis,是促成 Ramp 使用得以蔚為風潮最重要的要素。藉由他的使用、示範與言教身教,Ramp 的使用逐漸成為電貝斯高技術演奏的代表象徵。

1981年,Willis 開始發展其複雜且獨特的右手三指輪指系統時,在他連接兩個 DiMarzio Model J 拾音器而成的後段拾音器上,貼上打洞、讓磁柱得以顯露的膠帶,以求得較為平滑的演奏表面。不喜歡串聯拾音器的音色,Willis 必須在換用 Jazz Bass 型拾音器的同時,保持與膠帶構成弧面相同的演奏面,其自行製作的木製 Ramp 在1985年左右應運而生。


▲ 出現於 Willis 教學影帶《Progressive Basics》中,在兩組 J 型拾音器中安裝自製 Ramp 的 Ibanez SR885。(資料來源:Elizeu Machado YouTube

Gary Willis 最早使用 Ramp 的影像紀錄可追溯到1986年;而在其1991年發行的教學帶 《Progressive Basics》中,使用了裝在兩顆 J 型拾音器中間的 Ramp 的 Ibanez SR885 五絃貝斯。於1995年在以色列的經典演出現場影像中使用的大幅改裝 Ibanez SR885,已幾乎是不久之後發行的簽名型號貝斯的完全體:無控制直出的 Bartolini 9V5W 拾音器,與大型且直接連結到指板末端,幾乎貫穿整個琴身的 Ramp。


▲ Tribal Tech 1995 年以色列演出影像,可見 Gary Willis 如何藉由 Ramp 限制演奏空間,進而以更纖細的右手演奏位置與力道,控制樂句與動態,演奏出「只有在安裝了 Ramp 的電貝斯」上能出現的音色。 

除了在 Tribal Tech、各種 Session 與個人專輯中展現使用 Ramp 的優美無琴格音色與驚人演奏外,Gary Willis 的工藝能力,以及在1980至1990年代任教於洛杉磯音樂家學院(MI)中貝斯學院(BIT)時的推廣,也是讓 Ramp 能廣為貝斯手接受的原因之一。Willis 有非常強的土炮式 DIY 能力,可自行製作 Ramp ,與一些在電貝斯相當實用的小改造。他會為學生挑選中低價的樂器,改成具有環氧樹脂塗裝無琴格指版、新的拾音器位置,與手工製 Ramp 的版本。據 Willis 自稱,他為學生與有興趣的客戶手工製作過約200個 Ramp。

1980年代中後期,與吉他大師 John Scofield 聯手演出數張精彩無比 Jazz-Funk 專輯的貝斯手 Gary Grainger,是另一位使用 Ramp 的先驅。同樣也是想在不同的撥絃位置保持與在拾音器正上方演奏相同的手感,他在1986、1987年左右時,請製琴師 John Warden 製作了裝在 Ken Smith 五絃貝斯兩顆拾音器之間的 Ramp;並沿用至之後 PRS 為他發行的簽名型號電貝斯上。


▲ Gary Grainger 仍在使用加設 Ramp 的 Ken Smith 五絃貝斯時的演出;可見到他如何利用 Ramp 保持手指撥絃時的輕盈,讓極低絃高設定的 Ken Smith 能在撥絃與 Slap 演奏時有著幾乎相同的音色。

在開拓者 Gary Willis 出現後,底定當前幾乎所有 Ramp 使用概念的人物,終於在21世紀開端時出現。下篇將介紹 Matt Garrison,與其後持續演化 Ramp 應用概念的知名樂手。

撰文:江力平(江大)

訂閱樂手巢,周周更新器材節目:https://www.youtube.com/YSOLIFEchannel/

Ramp 是什麼?(一)器材概述與使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