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使用 Compressor壓縮器的迷思(下)

0
730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分享了 Kush Audio創辦人Gregory Scott的流言終結者觀念,先來做個小複習!

  • Attack,是壓縮器壓縮、減少訊號大約2/3 目標增益值 (Gain Reduction)所需的時間。
  • Release是壓縮器讓被壓縮的訊號,回復2/3 削減增益值所需的時間。
  • 一旦訊號超過門檻,壓縮器就同時在做Attack跟Release這有借有還的雙向動作。

好的,終結了技術面的部分,接下來Scott分享的概念其實更玄妙了…

流言終結者 #4

迷思:壓縮會減少動態範圍 (Dynamic Range)

這種說法其很常見,畢竟壓縮器的功能就是在控制動態範圍;但事實上,以上迷思有時候成立,有時候則不然

Scott舉例說明,想像如果將大鼓、小鼓、Overhead都一起送進一組Bus音軌裡,我們會認為:如果在Drum Bus上掛一組compressor,那以定義上來說,壓縮器就是會削減最大聲的東西,並減少動態範圍。畢竟這就是壓縮的意思,不是嗎?

Comressor Myth Hyphen
同樣經過壓縮器處理, 紅色音軌減少了動態範圍 但是綠色音軌動態範圍反而變大了

是,也不是

的確壓縮器會削減最大聲的東西 ,但是那也不意味動態範圍就減少了。

實在是很玄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如果你的Attack夠慢,大部份聲音的頭(Transient)還是會穿透出來;接著,如果你的Threshold設定得夠低,而壓縮比例又夠高,那麼那些被壓縮到的部分就會被壓得更多,以至於經過壓縮處理的訊號,比處理前的還要小聲。

這兩種條件下造成的結果是:原本大聲的地方還是一樣大聲,(儘管大聲的時間變短了),而原本比較小聲的地方變得更小聲了。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壓縮狀況下,你的動態範圍反而變大了。

流言終結者 #5

迷思:壓縮會讓聲音聽起來更巨大!

這個迷思跟Scott自身經驗很有關,Scott參加過 Mix With The Masters的早期混音大師班課程,授課的混音師是以擁有獨特Compressor手法而著名的Michael Brauer。 課程中,學員們在討論壓縮器使用方式時,問Brauer當他在調整壓縮器時,他主要是在聽什麼?

Brauer的說法讓Scott非常驚訝,Brauer說:「把聲音塞進壓縮器裡,就像是把東西推進緊繃著的橡皮筋裡。你推得越用力,橡皮筋反彈力就越大。

所以當Brauer在調整壓縮器時,他注意聽的點在於:是否達到一種具有音樂性的推拉感,不鬆不緊又有彈性

Brauer說:「當你推得不夠,阻力就不夠,就沒有什麼有趣互動;但是你推得太用力,橡皮筋失去彈性變得緊繃,聲音就失去生命力。除此之外,當你推過頭了,聲音聽起來會變得很小。」

混音工程師Michael Brauer與他的硬體壓縮器收藏們!

Scott說自己過去的迷思是:「如果我壓縮一個聲音,讓它聽起來變厚實了,那就是聲音變巨大的意思。」

所以他過去很迷戀壓縮器帶來的厚實感,當壓縮器bypass時,那個厚實感就不見了,會讓人誤以為壓縮器在改善混音的厚度。問題在於,如果在做壓縮處理時,把聲音密實度當成目標,那就很容易會用過頭。

Scott:「壓縮器就像藥頭一樣,只要你想要,它就樂得把源源不絕的毒品提供給你。但是最終,你不該讓每個聲音都厚實無比。混音講究的是平衡,你得不停的做取捨跟妥協,講到底,你不會想讓每個聲音都超級厚實,相反的,你要在必要的聲音上讓它具有厚度,借此傳達情感,點到為止。」

Scott的文章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觀點,也讓人重新思考Compressor的功能性跟運用在音樂上能帶來的感受,如果能花時間拜讀、思索原文,絕對會有更多收獲!

 

【延伸閱讀】:嗨!使用 Compressor壓縮器的迷思(下)

資料來源:Attack Magazine/ Gregory Scott

文字整理:Hyphen

嗨!6個常見的EQ (Equalizer) 調整迷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