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 - 搜尋結果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音樂必須重視聆聽的對象-黃中岳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0 月 18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音樂編曲大師「黃中岳」,以他30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分享他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好的器樂演奏≠好的音樂傳遞】無論演奏什麼樂器,都必須重視聆聽的對象 以吉他為主要樂器的黃中岳,在至今30餘年的音樂職涯中,製作、編曲過無數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他認為,一段好的音樂演奏,不只是高超的器樂技巧,更需要的是正確的情緒傳遞。所有的藝術表現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就是透過藝術表現將感受分享出去的同時,是期待能被大眾所理解且近一步得到感動,最終與受眾產生在同一個韻律上呼吸般的相互理解;因此,必須在創作、傳遞音樂之前,思考如何才能建立這種默契。 【如何讓一段好的音樂發生?】永遠別把聽眾放在你的世界之外 音樂的發生,主要來自於兩個端點:發動者與接收者,發動者即為演奏者或創作者,接收者即為聽眾,發動者必須透過音樂的操作,更有效地操縱接收者的感受。其中時間感對音樂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狹義來說可能是音樂的節奏,要讓接收者更容易理解自己的音樂,發動者必須創造相對穩定的時間感,並且隨心所欲地控制它,而在能夠做到這一步之前,現實面就必須透過節拍上的強化訓練;除了時間感,再來就是藉由能量的不同釋放,營造出對比性,音樂能量的表現可以是聲音的強度,於有限的音樂進行中設定出有效的最大及最小值,並在對的時間點彈奏出適當的強弱音,最後加上不同的樂器音色或是不同的伴奏旋律,疊加音樂的厚度,引導聽眾進入你創造的情緒軌道。 【將舊的元素作出新的排列組合】 黃中岳強調,無論是創作新的旋律或是編曲,任何音樂上的表達,一定都會使用到前人經驗,關鍵在於如何在內化後,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組合出新的表現,且不讓人輕易就能發現你的來源。並不是說這樣就不算創新,因為那些經驗,亦是經歷不斷的嘗試所出來的最好結果,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在如何賦出新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看,才能看的更多、更遠。 【定義屬於你的音樂】 作為一個音樂人,最希望達到的目標不外乎就是透過音樂的表現,讓人可以馬上辨識出自己,要作到這一點,獨特性是很重要的,擁有自己的聲音,是黃中岳希望所有想做音樂的人都必須努力的方向,自己的聲音包括和弦的色彩、節奏的特性,包括了旋律、和弦、節奏這三者共同創建出來的事情,並不是要死板地,經常使用某種旋律安排或是彈奏方式,而是活用器樂的技巧,創建、呈現出某種屬於你的氛圍,如和弦的應用,內聲部的行進安排,拍子的改變等等。 【創作上的建議】-千萬不要替旋律先定義好和弦 關於創作,黃中岳提到很多的音樂人,在創作上常有一個通病,就是先安排好和弦的進行後,才開始加入主旋律,這樣的作法,就算藉由很棒的和弦而引導出自認為很棒的主旋律,在創作越來越多之後,很容易陷入想像力枯竭的死胡同,因為和弦包含了根音、內聲部,當這些都先被定義好,主旋律便顯得無處生存,也許可以用一個和弦當作起音,剩下的先任由主旋律自由發揮,別讓和弦出發的角度畫地自限,才是創作上比較適合的方式。 因為自己學習吉他時的挫折,造就黃中岳更認真的研究精神,以至於發展到後面對樂理、演奏、編曲能力的掌握。黃中岳建議大家盡量不要直接上網找譜來練,試著透過自己的聽力,抓出他人的曲目進行練習,也許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一定能從中參透更多原先不懂的樂理知識及演奏方式。 延伸閱讀:黃中岳談吉他專頁 文字整理、紀錄:台北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台北大學、Crystal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思考如何成為更好的角色-李孝祖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1月2日校園講座邀請到新生代音樂製作人「李孝祖」,分享他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夢想與麵包,人生處處是抉擇】 和很多人一樣,李孝祖也是從國高中社團時期接觸到較多的音樂,比起國外的音樂教育主要來自於正規教育或自行涉獵,臺灣的學生社團活動提供了一個,讓大家聚在一起發展某件事的附屬組織,這是很難得的。接著在大學的時候,李孝祖組了團,雖然得了金旋獎的最佳吉他手,卻一樣得面臨畢業後當兵、求職等壓力,最後在會計事務所與錄音助理之間,他選了代表夢想的錄音助理,音樂製作之路也從此展開。 【在音樂大環境中,你的角色是什麼?】 李孝祖認為,在一切開始之前,先定義自己是什麼角色是很重要的,在確認自己的角色後,接著思考自己之於整個環境,以音樂製作來說,如果角色是表演者,那與其他的表演者、或是整個音樂產業的相對關係都是需要先釐清的。在歷經實體轉數位的過渡期寒冬,亞洲音樂市場約在2015年迅速回彈,甚至許多國際音樂公司的亞洲分部已經和總部在策略規劃上平起平坐,而亞洲音樂市場又幾乎等於華語音樂市場,成為英美之後的第三個音樂最大經濟體指日可待,身為講華語的我們,在這個產業裡,情況是樂觀的。 【創作V.S. 製作】 在音樂產製的工程中,李孝祖區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創作,隨意哼唱一段旋律出來就是了,另一個是製作,必須學如何錄音,從器材的擺放,到軟體的使用,甚至更進一步到編曲、混音等等。在製作面了解後,再從商業面來看,一個音樂內容可以分為音樂著作與錄音著作兩種權利,音樂著作的定義主要是詞和曲,錄音著作則像是被大家聽到的音樂成品;著作權又分成著作財產權跟著作人格權,財產權簡單講就是,音樂產品為著作權人所持有,人格權指的是,即便已經購買了某項著作來使用,仍不能任意更改著作權人的原作。雖然時代變遷,音樂販售的形式也日新月異,但基本上唱片公司售出的是錄音著作,舉凡實體CD或是數位串流的音樂皆不出其外。 【相同的市場,不一樣的發展背景,造就差異化的經營思維】 兩岸雖然都是華語音樂重要的市場,但在產業發展的背景上卻大不相同,臺灣的音樂廠牌歷經傳統的實體卡帶、唱片,到今日的數位串流,中國則幾乎是跳躍式地直接進入數位音樂時代,雖然不必過渡那個產業型態轉換的低迷,但也因為這樣的跳躍使他們的音樂廠牌歷史較為薄弱。而臺灣的現狀則是,雖然音樂廠牌與經營者不斷推陳出新,但大多數仍本著一樣的經營模式-藝人產出歌曲,廠牌簽經紀約,並持有收入最多的錄音著作,這樣的作法,取決於藝人的熱度,不穩定也難以持久,廠牌能提供的加持很少,但收入拆分的佔比確很重,其實不是健康的現象;在中國,許多成功的合作關係比較不像經紀的概念,廠牌與藝人是互相合作的組織,廠牌提供經營,藝人提供創作,彼此之間交換策略、意見,如同合夥人一般的加值關係,雖然看似新的合作模式,但從歷史上也不難找到印證,像英國傳奇樂團 The Beatles(披頭四合唱團),他們天馬行空的創作,也是透過製作人George Martin的思維幫助下得到實踐。 【最好的製作,必須先聽到自己想要的聲音】 一般而言,音樂是聽覺化的產品,所以想被大眾接收到,首先一定要先讓自己聽到,自己聽見想做的那個聲音之後,記錄下來,並想辦法傳播讓別人知道,才算有實踐的精神。製作人也十分重要,了解創作者想法的製作人可以將其心中的作品樣貌呈現出80%~90%甚至超過的完成度。製作人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工程面向的,能直接給予專業技術的指導或優化建議,另一種是創意面向的,可以提供創作人在音樂的情感表達或是延伸,兩者沒有優劣,一切取決於需要為彼此加值什麼,可以在相互磨合中激發出更好的作品。 【認清產業主流,勿守舊,但在創新的同時顧及根本。】 音樂會隨著大眾文化,時刻都在轉變,認清產業主流是很重要的,在現今嘻哈饒舌、迷幻電音當道的風潮下,無論是技術面亦或是創作面都不要排斥,只要在加入新元素之餘,能秉持自己的原創精神,一定能製作出好的作品。 【做在地化的事,進全球化的市場】 在所有產業都放眼全球化之際,音樂產業當然也不例外,但李孝祖建議想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不必先侷限自己必須做什麼調整才能迎合產業、市場,應該先從最熟悉的在地事物開始,因為在地一定是最熟悉的事物,換句話說就是作自己,作自己才能維持己志,維持己志也才能創作出真正心裡想表達的,並透過這份真誠,孕育出最能感動人的作品,也能開創更廣的音樂商機。 文字整理、紀錄:政治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政治大學、Josh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將熱情展現在每個喜愛的事物上-黃少雍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0月26日校園講座邀請到獨立電子音樂廠牌經營人「黃少雍」,分享他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勇於嘗試開啟音樂之路】 求學時期念的是生化,因為打棒球受傷而開始彈Bass(貝斯),再進入音樂製作之路的黃少雍,強調自己從樂手身分擴大到音樂製作人,一路靠的都是勇於嘗試的心,把握機會的累積和到來,努力去做,剩下的事情會自然而然的發生,不必操之過急。 【讓意念激發出行動力】 在累積了豐富的現場演出經驗後,跑過國內外音樂活動的黃少雍不再只因樂手滿足,決定往音樂編曲及製作人邁進,希望能掌握更多創造音樂樣貌的自主權;這一切彷彿都是無意間發生,但他認為,只要順著心裡萌生的想法,積極朝目標行動,成功絕不會是偶然的。以音樂製作舉例來說,當想要作電音編曲,一旦確立這個目標,就開始搜尋各種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想辦法讓自己能熟悉每個製作過程、技術應用,甚至整個產業生態。如果真正付諸行動的話,必定能引導出想要的結果。 【創造自己獨特的聲音】 黃少雍分享自己對編曲的見解,從音色的取得來源,區分為Sample(取樣)、軟體樂器、硬體,Sample就像網路上可以取得的鳥叫、一段鼓的段落等等,並推薦了Loopmaster和Splice Sounds這兩個資源網站;軟體樂器可能是電腦所合成出來的音源;硬體則舉凡合成器、電吉他、電貝斯等樂器類皆屬此類。以上是基本的分類,因人而異,分別適合用在不同的地方,而若是想創造出與他人的差異度,在塑造自己的聲音上就必須多花點功夫,好比一個厲害的攝影師,擁有數十個甚至數百個鏡頭並不是純屬炫耀,每個在使用上都是有差異的,就算箇中微妙只有本人了解,但這也是激發靈感、形塑個人特色的關鍵。 延伸閱讀:Loopmasters 音源網站、Splice Sounds 音源網站 對製作人的角色而言,音樂製作的邏輯還是有跡可循的,以黃少雍的經驗來說,通常在做一首歌之前,他會先決定好架構,譬如節奏風格與和弦,接著會疊入像吉他、弦樂、合成器等音色豐富內容,最後在交卷之前,再進行初步的混音與效果添加,並簡化它,當然,這些過程是依據編製時程的長短而有不一樣的方式與結果。 例如曲調的分析,在編曲的經驗累積裡也是必要的,透過參考、解構他人的作品,是最實際且最快熟悉成功作品的方法,比方說聽到一首歌曲,試著分析並記下Intro(前奏)有幾個小節?A段B段各有幾個小節?用了什麼音樂元素?等等,完成之後,就能大致了解某個大師在編曲的想法,並能臨摹出音樂中合理的起承轉合,讓自己更迅速地進步。 【製作出好音樂不該有固定的套路】 音樂是靈感的體現,聽覺的呈現,沒有做法上的對錯,一首歌可以用幾十幾百種配器互相交疊,也可以只有一段淡淡的殘響,更能凸顯主旋律的聲線,端看音樂創作的走向。再說到基礎技術層面,樂理雖然是根本,但也有很多創作者是不懂樂理,反而能不受限制地發想出很多跳脫繼往模式的作品,以電音來說,就算和弦的進行與樂理相牴觸,如果能營造出對的氛圍,一樣能讓聽者舞動,這才是重要的。 黃少雍在最後想告訴大家,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比較理性實際,有的比較感性浪漫,不管是哪一種,只要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如何才能化為現實呢?除了將所有的熱情都投注上去,更要大大方方地展現出來,不用擔心周遭可能的揶揄、質疑,很多事情只要慢慢做,慢慢累積,誠心的分享出來,讓大家都知道你在做什麼,把每個機會都當作唯一地好好展現,一旦建立這種和他人的連結後,就會開始不斷有更多的機會,成果乍現時,剛開始的雜音自然也會漸漸消失。 文字整理、紀錄:臺灣藝術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臺灣藝術大學、Crystal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掌握自己的定位,培養國際化專業-周岳澄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1 月1日校園講座邀請到知名吉他演奏家、詞曲創作人周岳澄,分享他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全方位流行音樂研究】 「有人定位我是爵士吉他手,但一回臺灣我就知道,只做爵士是不行的。」爵士吉他手是多數知道周岳澄的人給他的定位,不過除了自己最喜歡的爵士樂風,以職業音樂人為生涯規劃的周岳澄,很清楚地知道,要靠音樂吃飯,偏執的孤芳自賞是不夠的。靠著紮實的音樂底子,他開始自己研究音樂製作的每一個環節,將之實際應用在音樂創作、製作及教育推廣等面向,讓志業一步步成為專業。 【找到自己能力的定位】「未來人都是一個USB,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功能。」 對每個想當職業音樂人的後輩,周岳澄建議,應該要先為自己定位,掌握自己的優劣勢,並明確地知道別人可以用多少價錢來換取你的能力。所謂的能力定位,是為了更快了解那些事適合獨立完成,而那些事又是適合找不同強項的人一起截長補短,更有效率。如何找尋到定位呢?周岳澄認為無論想從事哪個行業,最好在越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嘗試越好,就算歷經失敗,也都是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靈活運用每一種工具】 雖然有著金曲獎的光環,但周岳澄並沒有因此自滿,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他將功勞歸給運氣,與多數人一樣,他也經歷過成功前的艱辛,甚至常將自己刷卡買便當的故事拿出來博君莞爾,但也是因為這段苦日子,讓他的省錢哲學,應用到音樂製作的鑽研上。「像Photoshop(電腦繪圖軟體),可以用美圖秀秀(免費修圖App),就好了,一樣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在這個數位的時代裡,音樂製作工具千百種,如何用比起用什麼重要得多。 【如何掌握一項技能?】 周岳澄認為,技能可以分為核心技術與應用技術,核心技術譬如樂理、基礎演奏技巧,只要花一段時間學會之後,以後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當熟練核心技術之後,為了讓自己隨時符合這個世界的需求,你必須了解流行,因為它一直在改變,而流行,就是所謂的應用技術,若能在擁有核心技術的同時,靈活地應用,與流行結合,就可以算是掌握音樂的技能了。 【音樂製作人該有的專業】 音樂產業中,除了創作音樂的詞曲創作人之外,製作人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並不是只需要打打電話或是回回郵件就夠了,一個音樂製作人,必須是能了解且參與剪輯、混音、編曲等等,就像一個畫家一樣,構圖之後,只需要知道哪些地方要找誰來幫忙完成這塊會比較有效率。就拿韓國的江南大叔 (PSY) 來說,他可以自己編曲自己寫曲,除了臺前瘋瘋癲癲的形象外,其他的時間都在製作音樂。所以一個專業的音樂製作人,應該要對某首歌的形成能夠侃侃而談。 【目標不設限,強化個人辨識度】 和其他產業一樣,音樂也是不該與世隔絕的,除了創作上的挑戰、創新,更值得重視的是後續的推廣,無論是音樂內容、教學內容還是展演活動,要思考的都必須是如何讓國際關注到你,所以現在可以發現很多公司販售音樂產品的方式,都是標榜兩岸三地同時上架,而在以國際的思維來行銷的同時,也連帶會激發音樂製作者追求自我技能的提升,以利國際間的競爭。 最後,別害怕困難,一項技能越難得到,代表他人要追上的時間也越慢,用這種邏輯來舉例:如果一位演奏家,又懂聲音設計,又懂真假音協作,那就會有很強的競爭力。 文字整理、紀錄:臺灣科技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臺灣科技大學、Crystal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化逆境為助力,每個挫折都是學習-薛忠銘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0 月 24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金獎製作人、於華語流行音樂產界已超過25年的薛忠銘,用他豐富的製作經驗與獨到的眼光,分享他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從創作人到製作人】「我在音樂迷路了很久,創作也是」 本身念土木工程的薛忠銘,在音樂路上,他學過小提琴,從古典樂開始,小時候喜歡西洋音樂,雖然嘴上喊著音樂是一條不歸路,這一走卻是近30年,也希望透過多年的經驗分享,能夠幫助想進這一行的人更了解音樂產業。 【優秀製作人的定位與要件】「製作人像爸媽,藝人就像小孩」 製作人和音樂人不同,除了執行時需要考量業主與音樂人雙方的平衡;也要依不同歌手的不同個性給予安撫與引導,讓最後的成品在各方面都能完美地整合在一起。 技術面來說,當一個製作人最基礎的就是從音樂開始,除了能採譜視譜,軟體的應用也很重要,透過當助理,了解這個行業的環境、每首歌的形成,並藉由接觸錄音樂手,知道每段音樂,每種樂器的進場環節;製作人要能說服歌手,就必須也具備一些歌唱能力,用你的專業與耐心,陪著他們出生入死。 【創作/製作時的個人偏好】「從旋律的情緒開始,先把旋律寫出來,再決定和弦怎麼排列組合」 除了一開始就知道的和弦概念,薛忠銘通常會在原始的和弦組成音上作轉位、掛留,或是增減,讓和弦多些複雜與矛盾的感覺,加上音色的取決也很重要,最後是反覆嘗試用不同的技巧和彈奏方法來對寫歌的和弦進行做布置,並沒有絕對的方法。「我創作時每天都拿一張紙,上面寫出覺得不錯的四個小節,如果第二天還有深刻印象的話就會繼續用。」 在錄音編曲上,薛忠銘會和樂手溝通希望在哪小節能有什麼感覺,但會尊重他原本的概念,一個優秀的錄音樂手會避開人聲,而音色的選擇會先選擇鼓手,依照感覺選擇鼓的音調,基本的音樂都錄完後吉他再進來補強,最終完成一整首歌。 【如何讓音樂被更多人知道】把音樂搭配影像呈現,懂得自我行銷 按順序來看首先當然是做出好音樂,只是薛忠銘認為行銷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科技的關係,造成銷售量上的實體銷售與數位銷售有所改變,某些方面上科技是非常好的,透過影像來輔助,能將整體塑造得更有氛圍,創作的原點不變,還是要有好的品質,其他的情緒留給影像來營造。建議學音樂的人多認識從事影像的人,能夠瞭解你的音樂的人,尤其是學生的創意是無限且涉世未深的,最有可能成功。 【兩岸音樂工作者優勢分析】 臺灣在音樂創作上最珍貴的地方在每個人腦袋裡有最自由的心思,而中國音樂近年崛起,不過這些崛起是因為與臺灣的交流後才開始轉化成專業化的東西,中國大多是古典起家,跟臺灣的優點不太一樣,在中國基本上都是看五線譜,幾乎每個人都會採譜;臺灣創意的能力比較強,中國因為以五線譜為準所以能照著譜上一音不差地彈,非常厲害,但在創意方面就稍顯薄弱,如果要求更改表現方式,例如多些律動,就需要在五線譜上一筆一畫寫下來,臺灣樂手腦袋轉換速度快,能臨場反應,是目前最大的優勢。 臺灣音樂圈人才濟濟,要找一個完美的人聲卻不易,有編曲概念的人不太多,音控人員也不太多,會寫歌的人雖然很多,只要有能力都能當創作者,但不代表不缺乏,創意出眾的人仍然缺乏;另外錄音樂手也較少,要能聽到歌馬上有個人想法且能與創作者一拍即合還是很難得的。 【商業與獨立音樂的差異】 商業音樂通常是國際公司所主導,國際公司就是國外投資者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看準市場夠大,發現臺灣音樂商機不錯就開始投資,後來發現中國市場與日俱增,現在又轉移過去,說明白就是一個商業利益團體;資源上會豐沛許多,但很多的製作方向和創意上會受到公司政策所主導。 反之獨立音樂,較需要他人扶植,在經濟行銷上略顯不足,大多是透過參與小型表演來露出曝光,優點是創意不受任何人限制,盲點是自我意識較強烈,沒辦法讓所有人都聽到或接受其音樂。 薛忠銘強調,無論是商業還是獨立音樂,都只是某種音樂產業的結構,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也都一樣努力作出價值與品質兼顧的作品;商業音樂要作得精緻,被大家接受,才能稱得上商業,也才會有價值,如果不被認同,「商業」就不存在,但也不會因此就成為獨立音樂,商業和獨立是無法相比的,又或許哪天兩個能夠融合在一起。 【不要害怕逆境】「當你在吃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單純,會磨掉你對音樂的喜好;但我現在仍然喜歡音樂,也以此自傲。」 雖然貴為華語流行音樂中的金獎製作人,但當音樂變成工作,歌曲成為產品、商品,要考量的就不再只是創作者與聽眾之間了,如果不賣座,就算自認音樂多麼出眾,仍不免遭受謾罵、冷嘲熱諷,作為一個製作人,不要忘記對音樂的執著與堅持,過程難免會需要協調溝通,出現矛盾誤解,聆聽別人的意見,並找出各方妥協的平衡點,結果就一定還是好的。 「其實我最大的夢想是當藝術家,卻因色盲成為不可能完成的夢想。」從小喜歡畫畫的薛忠銘,雖因天生色盲無法如願,這樣的插曲,反而成為學習音樂的轉捩點,在音樂之中,他一樣可以盡情揮灑出心裡的色彩,完成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逆境只是人生的小挫折,如果太順遂反而品嚐不到這樣的過程,就是有了它,成功才顯得可貴。」文字整理、紀錄:世新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世新大學、Josh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做音樂的理性與感性,以及自信-黃中岳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0 月 17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編曲大師「黃中岳」,以他30多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分享他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黃中岳 【認定音樂是自己想做的事,全力以赴】 「音樂是我所有天分裡面最好的,所以我拿出最好的來和別人競爭。」 從17-18歲左右,黃中岳就決定要以音樂為志業,即便沒有任何古典音樂的背景,仍以自修的方式完成了對自己的期許。他認為除了努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自信,以及了解自己,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與企圖心,千萬不要因為競爭環境而畫地自限。 【音樂是什麼?音樂怎麼做?】 黃中岳強調,想做好音樂,除了感性的浪漫創作,更需要的理性的邏輯思考,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黃中岳,音樂是一種工具,用來溝通情感與思緒,就如同文字、圖像一般;而釐清音樂的定義之後,該怎麼做音樂呢?作音樂可以區分為創作和製作兩個部分,創作是情感思緒平衡後的核心,是藝術家的本能,希望將心裡的想法表達出來並得到共鳴,而製作則是將這個核心以專業的方式呈現,且需要非常多的專業知識;如果在創作的過程中,沒有作此番邏輯性的建構,那各個面向便不算周全。 【創作的核心】 當用理性的方式辯證出為什麼想做音樂之後,接下來要了解的是創作的核心,它來自於情感面的衝擊、激盪,並使創作者產生想要說的慾望,在經過理性面的思考、整理與去蕪存菁,最終成為個人風格化的具體展現。 【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音樂要從感性出發,用理性節制。」 一個好的創作一定是從情感面出發,本著藝術家的思緒及本能,幫那些說不出故事的人,說出他們心裡面想說出的那些故事,這也是創作者時時刻刻都該常駐於心的責任;台灣有很多好的創作人才,但大多數只想服務自己,把自己想說的話,用自己的方式不加思考地說出來,當不被接受的時候,就遷怒閱聽人,責怪市場接受度,但客觀來說這是不對的,在運用天賦創作的同時需要很多的理性和節制;將專業的器樂技能建立在個人深厚的生命、生活基礎上是非常重要的。 【大環境的狀態】 每個創作都代表了一種理想、態度,也可能影響接觸到的每個人,有可能百世流芳,亦可能曲高和寡,但以上的前提是,音樂被傳播出去,大部分能夠被發展被聽到的音樂,都是透過了某些公司系統的放大,而公司的背後是資本家,資本家是以數字、利潤作思考,對他們來說,賣釘子與賣音樂是沒有差別的,音樂甚至難以控制良率,所以會使用亂槍打鳥的方式,只為找出消費者市場,因為消費者是無法被教育的,卻可以被觀察、分析。 隨著科技、社會水準的快速發展,網路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販售型態,而對音樂產業來說,除了販售方式的劇變,作品同質化更是影響音樂市場與品質限縮的加害人,商品同質化又來自於資本家的商業政策;即便現在出現一些數位平台媒介,似乎讓每個人的創作都能被聽到,實際上背後的模式與政策卻依舊是一樣的。 【嚮往音樂工作者該有的思維】 和很多工作一樣,除了藝術創造的部分,音樂製作同時也身兼了商業、工業兩個不同的定位,而當作音樂變成工作,音樂就變成產品、商品了;無論是身邊玩音樂的朋友,或是自詡為音樂人,大多數人的普遍認知都是「音樂人很窮」,針對這一觀點,黃中岳給年輕朋友的建議是,應該去思考「作音樂怎樣可以養活自己?」,而不是「作音樂能不能養活自己?」,從對的出發點,才能引導出正確的方向。 【時代的轉變、音樂市場的趨勢】 現在行銷音樂的模式不同以往,除了音樂商品的販售,主要要推銷的是「人」本身,音樂只是這中間的工具,並不是說音樂只是沒有靈魂的某種包裝方式,只是這確實是這個時代的趨勢,如果說有什麼是跨時代通用的思考邏輯,其實還是「理性」與「思考」,絕對能夠幫助你更快確立你的目標。 文字整理、紀錄:臺灣師範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臺灣師範大學、Josh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臺灣、全球電音市場接軌推動者-DJ Mykal a.k.a.林哲儀 vs DJ Ground

由樂手巢主辦的全新校園巡迴講座:『幹什麼做音樂』:我的音樂製作之道,於今年十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10 月 19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資深Club DJ與樂評人DJ Mykal a.k.a.林哲儀及資深職業DJ-DJ Ground,從一路摸索、自修,到現在豐富的製作經驗,分享他們的音樂製作之道。(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DJ Mykal a.k.a.林哲儀 【開始DJ之路】 「我是25年前下定決心進這個產業,在公館玫瑰唱片工作的時候開始建立起興趣,平時會買音樂雜誌自修,當兵前開始寫音樂文字,後來朋友介紹我到一家知名夜店Spin放音樂,開始學DJ,同時聽很多不同類型的音樂,音樂的知識夠多才能觸類旁通。」-林哲儀。 林哲儀提到當時每個周末都會到夜店聽DJ前輩放歌,並從中吸收學習怎麼樣拼貼組裝歌曲,能使二次創作的作品更好聽。而DJ Ground開始玩音樂的理由又直率許多:「那時候在夜店看到台上放歌的人覺得好帥,又可以賺錢變成工作,就想要跟他們一樣,於是自己開始摸索,學怎麼當DJ。」 ▲DJ Ground   【做出好音樂的方法】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處理乍現的創意 「創作的靈感總是稍縱即逝,有許多可以輔助的工具,譬如免費的鍵盤APP,無論是上廁所、通勤時都可以亂彈,並記下旋律拆解相對應的Key、和弦,方便之後加以運用。不用害怕不懂樂理或是不會樂器就不敢創作,可以放給懂樂理的朋友聽,看和弦是否走對,歌丟到舞池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 而關於如何作出令人聞之起舞的Drop,林哲儀認為Drop即是副歌,是聽眾情緒最豐沛,也是EDM音樂節或夜店最high的部分,就如同丟炸彈一般,好的Drop一下,就能引爆全場能量;Drop好不好沒有絕對的判斷標準,可以先做很多個drop再回頭看哪個可用,經驗累積的速度會比較快。 「不要有追求器材設備的迷思,先訓練好技術與品味比較重要。」 同時林哲儀也提到少即是多,好的製作人應該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音色,才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利用很多音色堆疊、不如找到對的音色,調出自己的音色,這也就是國外的sound design概念。初期不要害怕模仿,先模擬喜歡的製作人,再加入個人喜歡的元素,找找特別吸引自己的元素,再轉化成自我特色。 【華語電音廠牌成立】 林哲儀提到臺灣的創作能力、能量都已有了蠻高的水平,但怎麼轉換族群,以及臺灣電子音樂如何與全球電子音樂市場連接才是關鍵。電子音樂正待醞釀能量,讓樂眾習慣、接受,夜店、音樂節等大型場域更能普遍聽到。因此創立「ROKON滾石電音」,讓華語電音有個通往未來的通道。 【給後輩的建議】 「DJ相較於其他形式的創作門檻來得較低,電子音樂創作是對歌曲的想像,沒有制式的方法,想作的人都可以試試看。」林哲儀想告訴同學們絕對不要害怕創作,想展現自己的話,Redbull freestyle大賽是一個跨類型的比賽,想要接觸DJ也是最快的途徑。 直率風格的DJ Ground則希望同學們除了寫歌,更要注重後製,好的混音和Mastering,才能更完美地呈現作品。喜歡、懂得人越多,這個市場才會越強大。並推薦好書《圖解混音入門》。 延伸閱讀:《圖解混音入門》最簡單的音樂創作書! 關於EQ-五域分割的好處 文字整理、紀錄:臺灣大學、勃特/樂手巢編輯部 攝影:臺灣大學、Josh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對音樂最原始的初衷-奇哥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7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資深音樂創作者暨製作人「奇哥」,以自身多年在音樂領域的工作經驗,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從事音樂工作的心態與建議】  「音樂這條路很有趣,當你選擇其中一個觀念、想法、原則,就會持續往那裡走去;比如說二十年後,如果你還在玩音樂,就會成為你想要變成的人。」現代玩音樂的人越來越多,表演機會、音樂節與Live House跟著增加,但樂團的新舊汰換也變得很快,這在任何業界中都是常態。 奇哥認為玩音樂跟運動員有點像,首先必須盡早決定是否該走這條路,如果只抱持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心態,自信心也會不足;因此奇哥自謙地表示自己並不是特別有才華,而是很早就確定要走上音樂的道路,退伍後便北上努力至今。「玩音樂有個重點,要有種莫名的自信,永遠相信自己滿厲害的,像洗腦一樣,才會擁有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力量。」 確立目標後,再來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從中去摸索與發展。如果是會彈樂器的人,要把功夫練到爐火純青;奇哥習慣在 YouTube 上找尋喜歡的吉他手或貝斯手,看是否能夠練就到他們的狀態,即便困難還是要帶有野心,因為經常會有不經意的機會(音樂工作)找到你。 網路平台造就了很大的出口,現在是人人都有機會的狀態,無論如何你都必須要先被看見,即使作品是半成品的狀態,也不用想太多,放上去就對了。「只要確認你要的是什麼,其他事情會變得比較容易。」年輕人經常問奇哥:「我到底要熬到何時、到底要撐多久?」他反而會懷疑這個問題,他認為想成名就不應該做音樂,只有那少數人會一鳴驚人,不然「音樂」都是必須有所累積的。 【音樂工作經驗分享】 玩音樂會有怎樣的出路?最直接的就是當樂器老師,奇哥過去曾在阿通伯教過樂器,表示當老師並不用高超技巧而是要會「教」。如果想當職業樂手,基本功要練習扎實,接觸的領域也要廣泛,或是出國學習都是一種方式,奇哥也建議多看些表演,直接向樂手討教。 近年奇哥大多接手製作工作,擔任製作人首先要具備對音樂的敏銳度,不管是樂團或個人,都要看到他們的特質與風格;奇哥舉例他製作樂團的方式,第一步要先認識樂團,他會跟著樂團跑表演,把自己當作團員,才能找出他們的風格,把樂團的特質放到最大。 下一步是耐心與溝通,「製作人要比任何人有耐心,大家都不耐煩的時候製作人更要撐住,要是連我都垮了,東西就不會完成。」製作人面對的是有才華的創作者,因此他們會自有一套,所以要想辦法達成共識;最後,如果成品不是理想中的樣子,也要有隨時可能會從頭開始的想法。  【對音樂的初衷】 「玩音樂去衝就對了,大量丟出你的Demo、架粉絲頁或直播都可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只要東西夠好、就會被看見;只要創意夠強、技術都不是絕對,現在是展現風格與個性的年代。」當你有天覺得自己走不下去的時候,奇哥希望大家能記住一件事:「你為什麼要做音樂?」 「音樂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可以賺錢、很帥都是一種理由。對我來說,玩音樂是我的避風港;唯有在創作、寫歌、做自己的東西、彈琴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被音樂保護的,所以很開心。」 文字記錄/整理:台北教育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更多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都在 —> ysolife.com https://ysolife.com/ysolife-school-tour-3-23/ SaveSave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音樂工作的多元化經營-秦旭章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23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冰鳥工作室負責人、守夜人團長「秦旭章」,以自身橫跨多方音樂領域的工作經驗,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樂手經驗】  秦旭章擔任樂手(鍵盤手)的經驗有近十年時間,當一位樂手要做的事會隨著歌手而不同,形式也會有所差異。他將樂手簡單作為兩種分類;1.創作型歌手的樂手、2.客座樂手;區別開後,以樂手工作為志向的同學更能了解學習樂器的理由與努力方向。 - 創作型歌手的樂手:擔任創作型歌手的樂手工作可能相對穩定,他們習慣特定樂手彈奏的樂器風格;甚至你也會開始習慣這位歌手的表演喜好:單音多、極簡風、花俏點地彈奏方式,擁有很多歌手自身的想法,因此建立自己的音樂風格很重要。 - 客座樂手:在歌手表演中,大多要按照專輯把相同的音彈進去,可以接觸到的彈奏技術跟表演非常多;如果是底子好的樂手,一天能接很多場的表演跟彩排,且不容易被歌手綁住。想當成功的樂手老師,要精通各式的曲風,隨著不同的歌手變化風格,如:A-LIN是抒情風格、張惠妹則要舞曲或樂團型態。 【詞曲創作經驗】  「歌的起源在於詞曲創作,是音樂最原始的結構。」  在編曲上,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樂器個性,提高音樂風格的辨識度,幫助你在編曲中告訴別人你是誰、並在眾多編曲者中突出;歌曲詮釋上,要思考想散發的氣息與敘述的故事;藉由持續地累積,最後會出現非你不可的聲音,音樂就會變成你的名片。同時可以嘗試不同的樂器、風格,拓展創作的豐富性。 #艾怡良『我不知道愛是什麼』:由秦旭章編曲鋼琴部份,編曲中的Hook(記憶點)相當重要;他在前奏與尾奏使用同一段旋律,形成歌曲的Hook,並為歌曲故事的起始與結尾做串接。 歌詞創作上,通常是曲去找詞,因此有「填詞」、「作詞」兩種完成方式。 作詞是直接把文字寫出來;填詞則是按照曲來寫詞,有九成的歌曲都是用填詞的方式完成。秦旭章建議平時可以挑選一張喜歡的專輯,再重新訂定主題、重新練習填寫專輯的歌詞,甚至進而跟唱片公司投稿,或許會開啟成為版權詞曲作者的機會。 #周興哲『明明』:歌詞由秦旭章與守夜人主唱葉子共同創作,兩人藉由歌曲主題想像音樂呈現的畫面與故事,假設處在周興哲的年齡、處境對於感情的思考方式,來幫助歌詞發想。 【跨界合作經驗:遊戲音樂】 秦旭章最著名的跨界作品是與雷亞遊戲公司合作的音樂遊戲,不僅為他創立的樂團「守夜人」建立起知名度,並讓大家注意到音樂跨界的新可能。 在合作時期,秦旭章多是用本名或冰鳥工作室的名義發表作品。守夜人出道前,樂團其實去年已在音樂遊戲《VOEZ》中演唱歌曲,使玩家對於音樂有更多想像與期待;爾後雷亞在另一款遊戲《Cytus》推出永夜島章節,守夜人正式曝光,並與插畫家合作虛擬人物形象,樂團也接續發行了專輯《永夜島》。 這些經驗讓他發現,原來做跨界音樂和傳統音樂不一樣,有可能觸及到不同的族群(遊戲玩家)。「音樂不一定要用既定的模式進行,你可以躲在幕後、唱歌給別人聽,用不同的媒介(遊戲)去傳達音樂、用音樂告訴別人你是誰;或許普遍印象認為遊戲音樂就是要快節奏、很熱血,但這樣就失去了守夜人的精神:給你放鬆、催眠的歌曲。同樣是前面提及的辨識度重要性,高手真的太多了,不如先釐清自己到底是誰。」 #守夜人『奇幻旅程』:這首歌曲原先以英文版本『Fantasy Hotel』,收錄在遊戲《Cytus》當中,在《永夜島》專輯發行後,這首歌曲被改編為中文版本『奇幻旅程』。 「創作並不簡單,要藉此生存更加困難,這會是一條長遠的道路。」秦旭章鼓勵同學盡早開始嘗試創作,不要先想著把音樂賣錢,先當作是對自己的投資、為自己寫歌,才能從中獲得樂趣並有所累積。   文字記錄/整理:政治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更多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都在 —> ysolife.com https://ysolife.com/ysolife-school-tour-3-22/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掌握音樂產業趨勢的脈動-袁永興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22日校園講座邀請到擁有資深廣播與樂評人「袁永興」,以自大學開始的廣播工作至長年在音樂產業中所觀察現象趨勢,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大學時期開始的廣播人生】 擁有二十多年廣播經驗的袁永興,從小的志願便是做廣播、主持音樂的節目,他認為讓夢想成功的因素是有熱情、想法,而且不怕苦,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膽識去嘗試。大學時,他向警衛假裝跟經理約好時間,毛遂自薦的潛入中廣(中國廣播公司)和經理面對面,獲得在中廣的實習機會,進而開始主播節目,那年他才大學一年級。 當時正好碰上台灣開始大量引進國外音樂,袁永興因此開啟許多訪談國內外音樂人的機會,無論在主持廣播、記者會或撰寫樂評,都讓他學習很多經驗;大四時,他也開始寫書、寫歌詞,接觸不同領域,這些過程成為他大學時期音樂養分的來源;即使畢業後在馬祖當兵,他仍有在幫忙廣播節目《午夜琴聲》撰寫文字稿,替他在音樂工作上維持熱度。他每次都不斷思考怎樣可以變得更好;把每份工作都是當作學習的課程。 「沒有人可以得知未來是否成真,但如吸引力法則所說:持續追求,並把握、嘗試任何機會,就能夠到達想要的地方。」 【在現代靠音樂吃飯】 多年累積的工作經歷,袁永興的涉略範圍不僅是廣播圈,爾後他曾擔任金曲獎、各大音樂賽事的評審,並在大學講課、為投資公司擔任音樂顧問。袁永興表示他的個人經驗只是過去式,如何在「現今」靠音樂吃飯,才是同學該著墨的問題,而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又欠缺哪些人才呢? 音樂產業最缺少的人才是在表演領域: 硬體部分:如燈控師、音響PA、舞台架設等技術工作。 視覺部分:則有舞台、演唱會視覺、平面等設計工作。 此外動畫與多媒體運用等視覺科技,為現今音樂產業重要的一環(表演產業結構可參考必應創造官網)。 跨領域整合更是華語市場尚未開發的階段。(範例:Lady Gaga 的表演與超級盃、維多莉亞的秘密結合音樂表演的時尚秀) ※袁永興舉例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運用大量的視覺結合演唱會科技: 同時袁永興指出未來音樂產業勢必是依靠團隊合作,鼓勵大家可以拿出一張紙,寫下自己喜歡、跟會的(技能)選項,觀察它們之間的交集,藉此整理出在音樂產業中的合適方向,並去實際印證。 【音樂產值結構】 「台灣音樂產值的結構上,以音樂展演與流行音樂有聲出版業者為最大宗,佔據超過六成,再來是數位音樂經營者(如KKBOX),占了 16 %,其他則為著作權經紀公司、卡拉 OK 等。」 現今唱片公司主要收入來自表演活動(演唱會)與數位音樂,唱片銷量已佔據不到兩成,這同時是全球的市場趨勢。民國 100 年以前,台灣音樂產值都不曾到達百億;102 年後,才突破 120 億元,其中最明顯提升的便是音樂展演領域。數位音樂的版權收入則來自近年崛起的串流音樂平台,創作者可藉此獲得收入,但也延伸出串流音樂平台與唱片公司給予創作者的分潤問題。 在中國音樂市場規模的變化上,目前核心部分為佔據最多市場的是數位音樂,表演為其次,光在中國就有數十家串流音樂平台;其他關連層面,則由樂器買賣、帶動音樂教育,以出現更多的表演經濟部分;拓展層面上,中國的 KTV 行業、歌唱節目的版權音樂使用率高,購買產值便高達 846 億人民幣,去年中國音樂市場已達 3,000 億人民幣的規模。 傳統音樂服務從大眾文化消費開始往高階、小眾的細分市場發展,音樂內容出現了兩極化的趨勢,以前流行音樂是「大眾市場」,現在則是「分眾市場」。例如:聽玖壹壹跟聽草東沒有派對的樂迷或許交集很低,但雙方都有大量支持者,他們是精準鎖定某一群眾的代表性人物,而有更多的市場正在等待開發。 「我不敢預測未來的世界與音樂市場的變化,但我能確定的是音樂與科技是不會分開的。」 文字記錄/整理:政治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更多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都在 —> ysolife.com https://ysolife.com/ysolife-school-tour-3-16/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音樂、影像背後的金曲推手-陳建騏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16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擁有資深配樂與音樂製作經歷的「陳建騏」,從自身接觸各個音樂領域的工作經驗,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從模仿開始】 「學習這件事是從模仿開始的,這與音樂工作有很大的關係,模仿並非抄襲,而是因為喜歡;如果喜歡巴哈,聽了很多他的音樂,多年後當你在彈鋼琴時,一定不自覺會有巴哈的影子在裡面,這並不是錯,因為你沒有要刻意抄襲或模仿,那將成為你音樂的基礎與養分。」 【編曲開啟的音樂之路】 許多人對陳建騏的印象在流行樂界,其實他是由劇場配樂出身,曾和無數的劇團合作,進而延伸觸角至廣告、電影與流行音樂。他從高中開始玩樂團(鍵盤手)、並加入話劇社,第一次導戲時要幫忙製作配樂,由於劇情適合以古典樂為配樂,他買了卡帶回來試聽,卻發現音樂一下,就把故事的情緒說完了,驅動的觀眾變成音樂本身,演員無所發揮,因此他開始嘗試用鋼琴創作。 當完兵後,陳建騏因緣際會下在周華健的工作室彈琴,開始接觸編曲。作曲和編曲是完全不同的,即便只是拿起手機,又唱又哼完了一首曲子作曲就是完成,而決定用哪種方式呈現音樂即是「編曲」。周華健相當注重編曲,過程中必須有各種版本,要有抒情、或快步的節奏感,他也因此學到許多編曲和唱片製作的經驗,同時接了許多影視、劇場配樂的工作。 2003年,陳建騏擔任幾米音樂劇《地下鐵》音樂總監,音樂劇獲得眾多好評,並發行原聲帶,讓大家將音樂劇視為音樂產業的一部分,爾後他曾擔任樂手、音樂製作人與SONY音樂總監;另一個轉捩點在2016年,他成立「好多音樂」,旗下有魏如萱、柯智棠、詹森淮…等創作歌手,邁向經營音樂品牌的道路;因多元化的音樂事業發展,在個別專業上皆有不同需求,陳建騏仍不斷地學習如何與各式各樣的人溝通。 「藝術」並沒有客觀角度,比賽、獎賞對他來說則是評審的主觀喜好;溝通音樂時討論音樂的好壞並不成立,或許你不看好的音樂卻在市場上非常成功,這都是主觀想法,因此音樂在溝通上非常重要。 【配樂:以音樂描繪畫面】 《地下鐵》可以說是幾米筆下色彩最繽紛的作品,講述的卻是一個盲女的故事,陳建騏認為幾米要表達的是:世界在盲人眼裡是更加繽紛的,因為他們對世界的構成有更多想像;可以從這個角度開始思考,怎麼樣的音樂感覺是五彩繽紛的?節奏、速度、類型、頻率,思考如何用音樂描述光線。 「這無關技術而是感覺,當你對畫面、歌詞、故事有獨特的想法,就會產生不一樣的音樂和呈現方法,歌手的聲音也要考慮進去。」 做廣告配樂時,歌曲通常是較短的英文歌,是由於若使用中文歌當廣告歌容易使觀眾分心,因此通常是以英文歌做為背景;做電影配樂時,對於戲本身的看法與配樂主題都很重要,場景主題不一定是旋律,可能是節奏或任何聲響,把音樂拆成頻率和速度,如:高頻(快樂、光明)、低頻(黑暗、懸疑)、快速、慢速…感受音樂呈現的不同感覺。 【音樂總監&製作工作分享】 陳建騏的職稱中文叫做「音樂總監」,英文稱為「A&R(artist and repertoire)」-藝人與發展總監,這項工作要決定公司要簽什麼藝人,以代表公司形象。如果品牌形象與想法非常專一,可以專注在同樣類型的宣傳和企劃;但國際公司比較困難,因為收入少會無法讓公司運作,必須選擇市場較大的音樂人。 歌手負責寫歌,A&R則篩選歌手想傳達的訊息,給予創作建議,也要幫忙想收歌、找詞曲版權公司;而製作人像是導演,不一定要會樂器但要對歌有感覺(品味),並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可以和歌手溝通、說服他們接受不同的表現方式。 陳建騏希望藉由自身經驗,告訴同學如果想從事音樂行業,要把眼界的範圍擴大,像是遊戲、電影、各種媒體都需要聲音的搭配,了解工作的不同面向,才有機會接觸更多音樂工作。   文字記錄/整理:台灣藝術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更多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都在 —> ysolife.com https://ysolife.com/ysolife-school-tour-3-8/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以音樂作為溝通語言-劉雲平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8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資深吉他手「劉雲平」,以多年來作為一位樂手、老師與創作者的經驗,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什麼是靠音樂吃飯?】 劉雲平一開場便請大家思考:「到底什麼是靠音樂吃飯?」音樂工作有各種面向,你必須清楚自己想要的位置,首要的思考重點是「專業能力」。 讀譜、編曲、混音、企劃、文案、教學...等,你想要哪項專業能力?確立後才知道未來該準備的方向,比方說:樂器編曲,在樂器能力、音階和弦、音色上都要考慮;牽涉到錄音方面,你該知道一些音樂工作站(DAW):Logic、Pro Tools、Cubase…至少學會其中一個來使用,這時代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其他樂手、專家,而是電腦(技能)。 再來是「學習經驗」,劉雲平從吉他社開始接觸吉他,參加社團會讓你增廣見聞、開拓視野,但社團能給的資源還是有限,學習的下一步便是找老師;找老師的重點在於適不適合自己,除了傳授專業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否作為你的「典範」,行事風格、樂風等,可以選擇是否追隨老師的腳步與方法。 如果想應證學習成果,可以嘗試「玩樂團」,玩樂團的過程同樣是一種學習,讓你認識其他樂器、增加合奏經驗;玩音樂經常要與人合作,因此溝通能力也是必須。玩樂團像談戀愛,只是是跟一群人談戀愛,彼此要空出時間交流、磨合與溝通:團費管理、練團費用、樂團經營…等團員間皆要取得共識。 或許大家認為做音樂的人很自由,但事實上這行業並沒有週休二日或一例一休;自由業必須更加忙碌,才代表你有搞頭(有收入來源)。做音樂的收入並不穩定,因此在時間與金錢的控管上更為重要。 【教學經驗談】 教課也是靠音樂吃飯,工作相對穩定,是個不錯的開始,劉雲平分享了自己出版的音樂教學書籍《流行吉他彈唱教材》與授課經驗,給有意從事音樂教學的同學們實用建議:第一點,不要塞給學生太多、會吃不消,讓樂器成為紓解壓力的管道而非壓力來源,因此在劉雲平的教材當中,一開始會先讓新手練習簡易的指法跟刷法,讓新手由基礎入門。 第二點:彈奏歌曲,給學生的練習歌曲彈久後就會生膩,所以要提高程度,給一些他們會又不太會的,去累積學生的成就感、擴大學習範圍;有種稱為「比馬龍效應」的教學研究,意思指你投注在學生的期望,會影響他們的表現,因此要適時給予鼓勵與挑戰,以上是劉雲平在師大唸書與多年教學經驗的兩大重點。 「音樂並非對與不對,而是在於培養美感。」 音樂課為的就是培養美感、學習音樂語言,而音樂的語言也就是樂理。音樂有三要素:節奏、旋律、和聲,節奏建議多對節拍器練習,Groove 則要多唱,實際感受音樂中的 Groove;旋律跟和聲要透過樂理了解,在樂器上作出表現;必須研究曲風,以了解音樂的功能性。學吉他並不只是會按幾個和弦而已,而是要真正學會欣賞音樂。 【音樂與溝通】 樂手經驗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獨立樂團,玩樂團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心,很多樂團都是從 Cover 開始,除了累積演奏樂器的能力,要慢慢地找到樂團的音色、開始寫歌創作,這也是完整的學習過程;第二是藝人歌手伴奏,最重要的是讓別人開心、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如果以樂手身份進錄音室,要明白音樂上的權力結構,像是製作人或音樂總監,要記得:他們說了算。 而擁有的教學、樂團、樂手的經驗,都會成為未來的累積,才會了解怎麼與人溝通(如玩樂團)。音樂上的溝通和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音樂」只是這項行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做人處事,畢竟音樂大多需與人合作,如何配合別人、說服他人,都是音樂工作的一環。   文字記錄/整理:台北醫學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更多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都在 ---> ysolife.com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在有限條件下,創造無限可能-鍾成虎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3 月 15 日校園講座邀請到集結陳綺貞、盧廣仲等才華歌手的添翼創越工作室創辦人-「鍾成虎」,分享他從懵懂的數十歲開始,到現今成為金曲製作人「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1980:歌廳時代 - 那卡西】 鍾成虎的父親是鳳凰大歌廳的樂隊領班,從小就在後台長大,當年擁有一技之長的樂手其實都是為了討生活,賭博、喝酒、鬧事…他小時候便看盡人生百態。當時的舞台連 Click(節拍音軌)都沒有,不過老樂手在對拍子和視譜能力都非常強,「表演開始前,燈光就打在爸爸身上,他穿著一雙木屐對地板踩四下就代表開始,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很炫的畫面。」 「歌廳結束後,進入餐廳秀時代,爸爸改成去賣擔仔麵,某天賣完麵他突然問我:『要不要彈吉他?』那一年我十歲,第一首學會的歌是『梅花』。」後來鍾成虎一家開始在北投做那卡西(在餐廳、旅館賣唱),他發現吉他不是只要彈對,要懂得轉調、彈得讓客人想唱、讓客人覺得自己唱得很好聽,並從中開始了解「伴奏」,用傳統的方式開始練習吉他。 【1992:學生時代(大學)】 「大學時我念財金系,很多學長都在銀行上班,想著我的未來是不是也會一樣。有天晚上睡不著,我打開 CD Player 正好放著 Sting『Island Of Souls』,我突然有個念頭:『人生只有一次,是不是該選擇做一件不一樣的事?不如就做音樂吧!』」 於是鍾成虎開始為自己設立目標、聽喜歡的樂團練習吉他 SOLO,發誓如果練不成,就不幹(做音樂)!他不停地練習和弦、指法、調整效果器…想彈出一模一樣的音色,給自己作業,不斷地設立門檻去突破。想法很單純,就是純粹的練習 Copy,尚未進入創作階段,但也因為這段過程讓他具備吉他的基礎技巧。    有一年寶麗金唱片因為母帶被燒毀,要重做費玉清跟鳳飛飛的卡拉 OK 帶,一百首歌要在兩個月內錄完,在朋友介紹下,鍾成虎接下了這份工作,一天錄十首,都是 One Take 錄完。當他錄到第 50 首左右時,他發現:「我開始瞭解這些歌曲的套路、下一步會怎麼走,會想不如這樣、那樣改比較好,出現反叛的想法、開始『創作』。」他透過聽國外的歌曲,去猜想歌曲的構成、音樂的構圖,包含吉他 SOLO、第一個音該怎麼下,是他創作的啟蒙。 大學組團舉辦發表會的過程,從宣傳、行銷、寫企劃、拉贊助等雜事,對鍾成虎來說都是一種磨練,「你要練習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清楚告訴別人你要做的事、爭取支持;你有沒有辦法為了一個理念去說服別人;有沒有足夠的臉皮厚度,去捍衛你的夢想,不要讓它變成妄想。」 【1995:唱片錄音】 因為學姊雷光夏的關係,他去錄了侯孝賢電影《海上花》的吉他,開始注意到所謂的『Studio Sense』,跟『Live...

【樂手巢校園講座紀錄】把知識轉變成專業技能-陳玠安

由樂手巢主辦的校園巡迴講座:『靠』音樂怎麼吃飯:我的音樂職人之路,於今年三月正式展開,邀請到各個音樂領域的資深樂人進入校園,希望帶給有志從事音樂產業的同學更多啟發。 首周校園講座邀請到資深樂評人及音樂文字工作者「陳玠安」,以在音樂領域的工作經驗,分享「靠音樂吃飯」的人生。(以下為講座內容記錄) - 【撰寫音樂文字】  90年代末,台灣開始有很多國外的代理進口唱片,像另類搖滾、電子音樂,那時主流唱片公司都會做台壓版本;當時網路不如現今發達,因此需要有人撰寫CD旁的側標,而台灣從前就沒有穩固經營的音樂雜誌,現在也是,因此多數的音樂寫手會被找去寫這類的推薦文章。 2012年,加入音樂雜誌《Gigs》擔任主編,是我第一份正職工作,即使毫無編輯經驗,靠著勤勞、肯學,強迫自己要馬上學會;由於是月刊形式,從訂定主題、編輯、校稿、送印、來回溝通,都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從那時我開始有個想法:「做這件事是我一輩子的夢想,我要達成他。」 但實際上這不是一件那麼浪漫的事(音樂工作),當你在弄音樂或是做相關的事情時會漸漸發現。後來做了另一個雜誌《Bark 音痴路》,即便辛苦,這些經驗在後來對於執行企劃、策展或音樂相關工作時,在效率上有很大幫助,因為時間實在是太可怕了!   【線上串流音樂】 結束音樂雜誌後,主要業務是幫線上串流音樂平台KKBOX做西洋音樂的客座主編,也有搖滾樂與另類音樂,每個禮拜要交出一些歌單,內容要做更深入的音樂研究,如針對曲風、藝人生涯…等。KKBOX改版後,開始做「音樂演算法」,目的是在你聆聽的音樂裡,推薦其他你有可能也會喜歡的音樂。 例如:你喜歡Radiohead,就不會給你Imagine Dragons、Bon Jovi,意義是什麼?如果你使用串流音樂平台的服務,聽了搖滾樂、獨立音樂,當你擁有求知慾、開始想要知道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給你對的東西(你可能喜歡的音樂),就是這個工作的使命。 ※【延伸閱讀】:用音樂搖滾生活,精心打造的風格歌單! 【靠音樂怎麼吃飯】 我認為還是要夠喜歡音樂,才可以「靠音樂吃飯」。 找到想要的東西很重要,比方我喜歡聽英式搖滾(Britpop),那可以做什麼?我有的這個知識可以在專業技能上得到什麼?意思是你要對這個東西(英式搖滾)在知識層面上有足夠了解,最後才會知道怎麼把它發揮在相關領域,把知識轉變成專業技能;如果你沒有,你很快就會去做別的事情,沒辦法靠音樂吃飯。 比方說你文筆很好,那在專業技能上,就可以去寫音樂文字,經營自己的東西,未來有可能幫音樂公司、入口網站,或任何需要音樂文字的地方工作,因為你對這塊知識夠了解;要是真心想做,最好一直保持在有求知慾的狀態。 音樂相關的人才其實很缺,拍MV、設計周邊、錄音師、舞台等;可以試著整理自己的作品,不管是怎樣的內容,現在有很多管道,寄過去就對了!他們或許要理不理,那臉皮就要厚一點,只要覺得自己有能力,不管幾歲都可以開始做這件事,雖然現在薪資不高,但想要人生有點趣味,就放膽試試看。 ※【延伸閱讀】:從錄音室即時錄音了解舞台上的即時監聽和錄音 第二個階段,當你幫某個東西做事後,只要付出,會認識更多人脈,人脈就會變成錢脈;也可以試著接觸同好,多看表演、主動去認識別人,或許你們都有些技能,就有可能成為工作夥伴、相互鼓勵。沒有一定要靠音樂怎麼吃飯,可是你一定要先喜歡(音樂),這對生命來講是無價的,然後再來想要怎麼吃飯。 你們的年紀要想的是非你不可的事,我最酷、我喜歡的最棒,這樣才會有動力去衝刺、勇敢去做。但是等你到我的年紀,有天你會發現,其實這個產業有沒有你都沒差,沒有非誰不可的位子;但沒關係,你一點也不在乎,因為你真心喜歡這件事,而你也是這個產業的一份子。   文字記錄/整理:台灣大學、Yeida/樂手巢編輯部 https://ysolife.com/gma-27th-1plu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