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音樂正在世界創造新潮流,其變化多端的特性,是當今流行樂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由派樂黛唱片主辦的「CPEM國際電音製作解密」力邀電子音樂製作人Mr. Bill、混音師Kevin Paul與葛萊美級工程師Luca Pretolesi,毫不藏私地傳授多年經驗,提供國際最新電子音樂製作趨向,介紹音色設計、編曲、混音與母帶後製…等完善課程規劃,讓每個音樂工作者都能從不同角度切入,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講師簡介:Luca Pretolesi
在90年代以 Digital Boy 名號活躍於義大利音樂圈的 Luca Pretolesi,在2000年移居至美國拉斯維加斯後,開始逐漸將重心轉往幕後製作,並在 2012年創辦 Studio DMI,為 Steve Aoki , Diplo , Major Lazer , Jack Ü ,...
電子音樂正在世界創造新潮流,其變化多端的特性,是當今流行樂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由派樂黛唱片主辦的「CPEM國際電音製作解密」力邀電子音樂製作人Mr. Bill、混音師Kevin Paul與葛萊美級工程師Luca Pretolesi,毫不藏私地傳授多年經驗,提供國際最新電子音樂製作趨向,介紹音色設計、編曲、混音與母帶後製…等完善課程規劃,讓每個音樂工作者都能從不同角度切入,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講師簡介:Kevin Paul
Kevin Paul 曾在傳奇錄音室 Konk 與許多傳奇工程師跟製作人共事,後來加入傳奇廠牌 Mute Records 擔任首席聲音工程師,參與過 David Bowie、Nick Cave、Goldfrapp、Depeche Mode、Moby、The Kinks…等國際知名音樂人製作錄音混音,近年也持續參與 The XX, Adele, Ed Sheeran, Jack White,...
現在已經是貝斯手上台時幾乎都會帶著複合前級的時代了,使用被動式 DI 作為與控台的連結,可以此控制樂器輸出的音量,以及可能因而產生的破音或雜訊;若對結果不滿意,那就用前級上的 DI 輸出就好了。使用被動式 DI 搭配等同於主動式輸出的前級,在目前演出場合上算是進可攻退可守,最具適應性的組合。
延伸閱讀:電貝斯手必備知識:Direct Box / DI 使用經驗談(上)
但在使用這些複合前級,或是類似產品的 DI 輸出時,使用者要特別注意輸出音量大小不均的問題。在個人經歷中,已遇過不知多少次在複合前級,或是其他具有 DI 輸出的效果器上,XLR 輸出與 1/4” 的一般輸出音量差異極大,差距也毫無規律的狀況。遇到這種情形,個人的解法一概是放棄使用 XLR,直接從 1/4” 輸出接上被動式 DI,再連接到下一階段。
▲EBS MicroBass 3...